引导家长缓解负面情绪,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共识(二)

       从概率的角度讲,每个个体所经历的挫折事件都是相仿的。身边的人也同样经历着消极事件,但他们能够保持开心的情绪状态,关键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消极情绪进行了有效管理。

依据认知主义的理论,真正影响我们情绪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善于管理情绪的个体总是能够找到挫折事件中的积极意义。

1.2什么是情绪

近几年,心理学领域有很多研究是和人的情绪有关,有些是直接相关,有些是间接相关。我们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研究,从研究的视角获取情绪管理的些许灵感。

研究1 剧烈运动对抑郁症有益

2016 年心理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剧烈运动能够增加和抑郁症有关的两种神经递质的水平,即γ-氨基丁和谷氨酸,它们和抑郁症以及其他神经精神障碍有关。

这两种神经递质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缓解抑郁症状。

研究2 恐惧和焦虑情绪会随着时间改变

临床心理学家Suma 博士说到:“我可以告诉任何人关于恐惧最安心的事情是,所有的情绪都会发生改变。你将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恐慌的状态中度过你的余生。坚持下去,恐惧就会消失。”

因此,当我们感到害怕时,记住,坚持下去,消极情绪会发生改变。虽然在最初阶段,带着恐惧的心理和生活状态是非常煎熬的。

研究3 在母亲和女儿之间,情绪是最具有遗传性的

相关研究表明,在母亲和女儿之间,情绪是最具有遗传性的。在许多皮质边缘结构(包括杏仁核、扣带回前部、腹内侧前额叶皮层、海马回等)上,母亲和女儿之间灰质体积的关联程度显著大于母子、父女和父子间的相关。皮质边缘回路是情绪调节的生物学基础,因而母系关系可能与女儿更容易患抑郁症紧密相关,而母亲患抑郁症与儿子是否患抑郁症相关度较低。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抑郁的遗传影响。

研究4金钱和幸福(2010

我们花费了一生的时间去工作,赚钱,因为我们坚信金钱能给我们带来幸福。

相关学者的研究表明,把钱花在像旅游体验或是提升自己的课程上,要比购买汽

车和珠宝等给人带来更多的愉悦。此外,人们的幸福更多来自于和身边人的比较,幸福具有主观性。

研究5 压力对感冒的影响

“心身疾病”是一个为大家所熟知的概念,人的心理困扰会对人的身体产生负面影响。许多研究者也通过实验探索“心身疾病”的具体影响机制。

Cohen 做了一系列有关感冒的研究,并证明了压力事件对感冒的影响。Cohen 的研究表明,生活充满压力的被试有47%感染病毒后感冒了,而那些生活相对轻松的被试仅有27%的人感冒。此外,压力的大小与感冒程度之间存在关系,压力越大,感冒越重(Cohen et al.,1993,1995)。Cohen 等人提出,威胁到个人能力感或地位的压力生活事件似乎“杀伤力”更强(2019)。


(1)那么什么是情绪呢?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彭聃龄,2001)。

(2)情绪的三个成分: 

①主观体验(感受到的快乐、恐惧等)

②外在行为(面部表情、姿态、语调等)

③生理激起(心跳、脉搏、血压等的变化)

为什么我们要对情绪进行管理?心身疾病产生的部分原因是情绪的生理激起成分。长期处于消极情绪状态中的人们,生理也会长期处于激起状态,影响人体的健康。“测谎”有时候也是依据情绪的生理激起功能,人在紧张恐惧状态下,各项生理指标会偏离基线值。


(3)情绪的分类

[if !supportLists]l [endif]在《礼记》里,把人的情绪称为“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if !supportLists]l [endif]现代心理学家的情绪基本分类: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

[if !supportLists]l [endif]其它: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

(4)人格与情绪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

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气质和性格是人格的核心成分。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气质主要是天生的,包括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四种气质类型不存在好差之分,也不预测个体未来成就的大小。

性格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

义,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性格主要是

在后天环境中形成并发生变化的,是有好差之分的。性格包括四个成分:

意志成分

态度成分

情绪成分

认知(理智)成分

比如:大公无私-损人利己、勤劳-懒惰、谦虚-傲慢、诚实-虚伪

情绪成分是性格的重要构成成分。因此,它是有好差之分的,是可以在后天环境中改变的。

(5)情绪的基本理论与功能

“踢猫效应”:消极情绪的传播和转移

有一位管理者因为在家看新闻入迷,耽误了出门上班的时间,他在上班的路

上为了不迟到,闯了红灯,受到了交警的处罚。受罚单影响,这位管理者情绪很

不好,有些生气。到了办公室后,他发现昨天交代秘书的工作任务秘书还没有完

成,于是他就狠狠地批评了秘书,对她的工作效率提出了质疑。秘书感到非常的

委屈,这么短的时间内,这些工作任务是很难完成的,她觉得自己没有错。这时,

秘书看到公司的清洁工,便指责清洁工工作不认真,打扫卫生不仔细,清洁工也

很委屈,她觉得自己每天都很认真地工作,没有做错什么。清洁工带着委屈和生

气的心情回到家后,刚好碰到孩子问她问题,清洁工把怒气发到孩子身上,“这

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会吗?”孩子不知道如何反应,于是揣着自己的怒气,踢

了地上躺着的无辜的猫。


图1   情绪的“踢猫效应”

结合我们前面所讲的情绪认知干预的方法,在任何一个环节,如果能够重构

认知,使用理性和积极的认知,消极情绪的传播通道可能也就被切断了。

[if !supportLists]l [endif]情绪的基本理论

人们是因为开心所以笑了,还是因为笑了所以开心?是因为悲伤了所以哭泣,

还是因为哭泣所以感到悲伤?是因为害怕所以颤抖,还是因为颤抖所以感到害怕?

这些问题在很多人看来非常奇怪,因为一般人认知中的答案是非常明显的:人是

因为开心,所以笑了;而不是因为笑了,所以开心。但事实上,不同的情绪理论

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是不同的,情绪理论主要包括詹姆斯—兰格理论、坎农—巴德理论和情绪的认知评估理论

情绪的基本功能

情绪的性质

首先,情绪是由外在或内在的刺激引起的,情绪一般不是自发的;

第二,情绪是主观的经验感受,而非客观的;

第三,不同情绪状态下伴随产生的各种生理变化,个人是很难控制的,如恐惧状态下心跳、血压、脉搏等的变化(这也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测谎仪的原理);

第四,情绪与动机有密切的联系:情绪是在一定的动机下产生的,情绪在某些情形下等同于动机。

情绪的功能

第一,动机和唤醒功能

从情绪的功能视角,情绪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动机和激励功能,激励个体前行,激励个体去实现目标。积极情绪有利于个体做出有效的行动来实现动机功能;而消极情绪不利于有效行动的产生,更多是破坏性的行动,或者是悲观消极状态下的无行动。

第二,情绪的社会功能

相关实验表明,悲伤情绪中的人们格外谨慎,不会向他人提出直接或潜在的不礼貌的要求;而高兴状态下人们的行为会变得更加冒险。因此,在社交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情绪的社会功能,在过于谨慎和过于冒险之间寻求平衡点。此外,积极情绪状态中的个体更容易产生亲社会行为,而悲伤、焦虑等消极情绪状态下的个体不太容易产生亲社会行为。有些研究还表明,内疚状态下的个体会有更多的帮助行为以减少内疚。

第三,情绪的认知功能

情绪对个体的认知存在影响,情绪可以影响人们的学习、记忆、理解、社会判断和创造力等各项认知能力。

(6)消极情绪的产生原因

不同的心理学流派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各种消极情绪的产生及干预提出过见解。

精神分析学派关于焦虑的解释

精神分析学派最为人熟知的理论是梦的解析、无意识、人格结构论等。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把人的人格分为本我(儿童的我)、自我(现实的我)和超我(道德的我)三个成分。自我需要承受来自本我、超我和外部环境三方面的压力,不断协调三者,特别是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矛盾,个体的现实焦虑就在这三方的冲突压力中逐渐产生。在这个过程中,自我会不自觉采用各种防御机制来对抗或解决自我焦虑,如压抑、升华、合理化等,但是这些自我防御机制毕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它们是在潜意识中形成并发挥作用的,目的是通过自我美化而保护自尊心,带有自我欺骗、逃避现实的性质。自我防御机制本身不是病理的,在一定范围内是维持心理健康和情绪健康所必须的,但超出了一定的范围便会引起心理病态。因此,自我防御机制不能彻底解决焦虑。


图2 精神分析学派关于焦虑的解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