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这“四下基层”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从1988年习近平同志提出到现在,这35年来,“四下基层”制度依然彰显着巨大时代价值,焕发着强大生机活力。当前正是第二批主题教育深入开展之际,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践行“四下基层”,争做党的声音宣传员、人民群众勤务员、矛盾问题调解员、现场一线服务员,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拿起理论政策下基层“扩音器”,做好党的声音“宣传员”。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就是要把党的政策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党员干部要主动深入群众去宣传宣讲,因为“酒香也会怕巷子深”,要让群众知道党的好政策、好方针、好理论,打通政策宣讲“最后一公里”。主动拿起“扩音器”“变音器”,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难理解的政策理论用“大白话”“乡土话”传给群众听,推动党的政策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让党的好政策真正惠及群众,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让理论政策宣传“既润物细无声”又“看得见,摸得着”。
下好调查研究下基层“先手棋”,做好人民群众“勤务员”。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调查研究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重要路径。要从“被动坐诊”到“主动出诊”,下好调查研究下基层“先手棋”。党员干部要在调查研究中学会集思广益、问计于民,知道“高手在民间”“民意大于天”,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群众中的能者智者求教、问策,从人民群众智慧中汲取破解的矛盾和难题的良策;要坚持站在群众角度发现问题,俯下身子问民需,真诚倾听群众呼声,掌握人民群众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积极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迈开步子察民情,做好人民群众勤务员。
编织信访接待下基层“行动网”,做好矛盾问题“调解员”。信访工作的第一要义就是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党员干部要秉持着“民有所呼,我必有应”的态度,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积极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沟通交流,主动上门化解群众矛盾问题纠纷,排查化解“钉子案”“骨头案”,让群众多一分满意少一分怨意。始终把群众来信当“家信”、上访群众当“家人”、群众事情当“家事”,千方百计为群众解决“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全力做好信访工作。
穿起现场办公下基层“为民线”,做好现场一线“服务员”。“现场办公下基层”,就是要从“端坐会场”变“直奔现场”。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披荆斩棘、迎难而上,下党乡走村串户、访贫问苦、现场办公,为下党发展排忧解难、定向领航。党员干部应积极化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动上门抓工作,勤于奔赴一线现场办公,倾听民生、了解民意,拉进与民众之间的距离。不能只是在办公室里冥思苦想“敲敲键盘”“打打字”,要主动到实地现场去研究、指导、协调,成功摸实情、访疾苦、问民需,真正为民谋利,为民负责,为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