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会走了之后,主动性大了很多,总想掺和我在做的事情,看我在看书,就嘿嘿嘿跑过来,翻我的书;见我在敲键盘,就嘎嘎嘎跑过来,拍我的电脑。
也想起自己小的时候,母亲在河边洗衣服,自己总喜欢在旁边玩洗衣粉的泡泡,小手忍不住就想伸到盆里揉一揉。最开心的就是,母亲让我去别处把洗过的衣服冲涮干净。
孩子在一定的年龄段,总是想参与大人的事情,却又总是把事情搞砸,至少在大人眼中是搞砸了。
比如,我们吃饭时拿着筷子夹盘子里的菜,她从宝宝椅里出来之后,也一定要拿着筷子去“夹”菜,筷子在盘子里挥舞,不消两下,地上就一片狼藉,她还一脸的开心。
乱糟糟的地板,加上浪费粮食,让人很生气。但是看到她懵懂又开心的小脸,就又想笑。这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这时,实在不应该以大人的眼光去衡量孩子做的好与坏,而要边抚慰其心,边巧妙纠正。
如果以大人的眼光去衡量,就会训斥她。但是,在她目前的世界里,自己是在帮妈妈做事情,或者你在做这件事情,你是我妈妈,我就跟着做了。这就是生物里讲的“印随”,小孩就跟小动物一样,会跟着最亲近的人有一样学一样,这是生理本能,实在没必要以成人世界的标准去评判她乃至苛责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源于此了。
既然不能听之任之,那就要违反孩子的意志了,所以就要抚慰。目前,我对女儿的抚慰方法,就是转移注意力。比如她正拿着筷子挥舞菜,我会找一个更好玩的东西引开她,比如“去房顶上玩耍”。
方法是要不断更新的,这也是做父母要学习和体悟的地方。生孩子,绝不是生下来就完事的,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另外,联想到读过的史书,“可以不用其言,但不可伤其心”,在战争时期也很有用。战争是冷酷的,是要流血的,所以将士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那份血性。有了血性,才能够去冲锋陷阵,否则早就吓得屁滚尿流,敌人还没开打就举白旗投降了。
但是,光有血性肯定是不够的,“上战伐谋,其次伐交,其下攻城”,战场最重要的是要有谋略。血性过足之人容易意气用事,“干他娘的!”。
作为领导者,对这样的想法,就切不可以打击,这种血性是要保留和发扬的。这时候,打击了这样的血性之人,对军心士气都是很大的影响。同时,当然也不能采纳,不能让这样血气之勇干扰判断,而要定心静气,既不采其言,又不伤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