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永恒的真理。
不管我们觉得有多么错位或遭受了多少误解——我们的同类就在那儿,等着我们。但是为了找到他们,我们需要冒险,找到方法离开困住我们的陈规,鼓起勇气对自己诚实,接受忠于内心所带来的后果。
不必雀跃,更不必悲伤。
我们每天都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或是偶然或是工作中的必要性,在不断积累的经验和印象过程中选择去分类或派别。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不论什么原因引起的喜恶都无法决定个体本身的特质,那也不是我们需要去考虑的问题,又何来烦恼?
古语云: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而现如今社会的快捷发展似乎让人类遗忘了最原始的“相处之道”——通过交流合作或各种细枝末节的琐碎,在小事和大事间去看、去听、去感受,人付出的真情与实意。如果说只是“例行公事”或者“职责束缚”是多少看不出真心的,或许还有一种情况是你在乎的品质对方不一定有相匹合的认知。所以,更凸显了知识智慧与自觉心悟的重要性。
举个例子,比如陌生人通过了解的方式现在最“实用”的是添加“朋友圈”。通过发文、图片、日常常态等,来挖掘彼此、增进了解。
但你不了解的是,于此同时需要更深刻辨别是与非的能力。他们想让你知道的,和有意制造的,隐瞒起来的,和真实吐露的。本身这些事情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善恶关联,而多少关乎个人性的隐私或群发性的信息所得。需要探究阴影中的事物,不要只看表面做判断。
再者遇到第一次见面的人,都希望通过自我的印象制造机制来给予对方留下“美好”。这样的夙愿本该是善意的。可往往不足的内德修为常常用变向无理的方式来传达。好似“高傲自大”“粗蛮鄙夷”的言行举止并不能增加所谓的自信,只会曝光自负过度的病态与自卑虚伪隐藏起来的不安与羞愧。所以不用说“对不起”,也不用太过紧张了。
和不爱真实的人相处是最最累人的。
所以更多时候智者君子更愿意相信美好的部分并同情让我们感觉不舒服的人,同时学会竞争和爱你的“敌人”。因为我们知道逃避不是终究解决的办法,而直面直击却又伤了对方,这需要一定的“交情”和“灵巧”通解的心理承受力,也多是在思考之下放弃了。
既来之则安之,好的缘分可遇不可求,更多的开导自己的内心,平复自己的心情和负面,来得更加直接和真切一些。为了留下更美好的“觉果”:情感成熟, 以及深入我们心灵的机会,重塑我们的情感心锚,体会更健康、更满足的关系。
最后献上一首美好的诗句,愿做一个有趣的灵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普希金
诗句原文
[Если жизнь тебя обманет]
Если жизнь тебя обманет,
Не печалься,не сердись!
В день уныния смирись:
День веселья, верь, настанет.
Сердце в будущем живёт;
Настоящее уныло:
Все мгновенно,все пройдёт;
Что пройдёт, то будет мило.
KOBVCS
英语译文
———天歌小札 · 静夜思得己悟
2017.08.08(满月)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