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素有"孩子病一病,长一长”的说法,算是经验总结,也算是安慰焦急的家长。而这几天,体验了下”妈妈病一场,孩子长一长”.
所谓妈妈病一场,不过是上火导致扁桃体发炎,最严重的时候水都咽不下去。可是白天上班,晚上看娃,根本没时间挂水,只能吃药生扛.
但是,作为一个坚强的伪单亲妈妈,保持体力是顶顶重要的事。所以,秉承”人是铁饭是钢”的精神,每天至少保证吃一顿晚饭来保持体力--先吃止疼药,起作用后,吃饭.然而毕竟是疼在咽喉,仿佛真的是被一双大手扼住了喉咙,不得不噤口,保持沉默.乃至跟孩子每天少于十句话的沟通,也是发生在一起吃晚饭的时候.
(为什么是晚饭?因为晚饭是需要跟孩子一起吃,作为一个不怎么喜欢吃饭这件事的小孩的妈妈,以身作则是很重要的世情)
一边勉力吃饭,一边构思将想跟孩子说的话,尽量言简意赅的表达出来.(不得不说归纳能力在这几天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作为一个伪单亲妈妈,这样的日子尤其难过.
作为一个伪单亲妈妈的小孩,这样的日子只能陪妈妈一起沉默.
好在已经开始英语启蒙,并在妈妈发病前,刚完成英文绘本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的阅读和唱颂.在这样特殊的时刻,它成了某个早晨的美丽故事.也成了”长一长”之一:
那天早晨,叫起后,妈妈艰难的指着他的秋衣说Red car, Blue car,他就马上接上green car, yellow car,而后妈妈指着家里一件物品,忍痛挤出Red一词,他就马上跟着找卧室里所有Red的物件,找完卧室之后,顺理成章的去客厅找一圈,然后去卫生间洗刷……
整个过程,妈妈只用5个单词开个两个头,剩下的时间都是他自己发挥,妈妈在旁边报以点头和微笑即可(是的,我就笑笑,不说话)
------顺便悟出亲子沟通的一个道理:成人适当的闭嘴,孩子会有更好的发挥.
”长一长”之二呢,就是在妈妈不得不沉默的这几天里,他每天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妈妈,你感觉好点了吗?”而进校门之前的最后一句话,则是:"妈妈,祝你早日康复!”
虽然我知道这些问候的潜台词是:"今天可以给我讲故事了吗?”“快点好起来把,好给我讲故事呀!”,但还是对于他终于能够对别人的伤痛有所感触而表示欣慰了.
甚至于在某天晚饭时,娃儿从口袋里掏出一把桔子皮,急切地说:"妈妈.你不是喜欢橘子皮的味道吗?咱们今天中午吃橘子了,我特意把橘子皮留下来了,你快闻闻!”
在口袋里搓揉了一下午的橘子皮,已经不再新鲜,更没有了香气,然而在那一瞬间,看着那认真的小脸和瞪得大大的眼睛,真的很感动.
”长一长”之三,则是要无比庆幸早就给他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所以在妈妈实在疼到连笑都笑不出来的时候,他会安静得抱一摞书,随便坐在沙发上或者阅读角,安静的读.在安静的时空里,疼痛仿佛更加明显,然而心理的欣慰也得到了放大.两者之间的冲突,让这段时光,更加得美好而深刻了.
至于那个每周末回来的傻缺老公,则是在陪我挂水后,发现我的手上出现了瘀青,激动得怂恿我拍照发朋友圈,并起名”家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