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KY快一个月了,搬了两次工位,现在办公的位置面朝蓝天,城市风景尽收眼底,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在慢慢熟悉了市场部的节奏和业务后,一开始对工作的新奇和憧憬慢慢变冲淡了,随之而来的是枯燥而重复的工作带来的无意义感。
有一次下班和同事去吃饭,我们刚好聊到branding的话题。姐姐很机智,应景地解释了何为品牌:“品牌本质上不过是一些很琐碎很虚无的东西,比如这家店,它的品牌形象在客户心里就是这些服务员,你会首先想到菜吗?不是,是人,也是一种感觉。”如果你把一个工作情境切片单独拎出来看,每天下单上菜、满脸堆笑应付各种客人,你会觉得这样的工作琐碎至极。可是如果你把它嵌回到经营一家餐厅的big picture里,每个服务员都在参与着这家百年老店的品牌建设和维护工作,我想工作价值又会被重新定义。
我们常常说意义是自我赋予的,这种说法让我们容易专注在自己的实时感受上。而现实是,每天工作八个小时,没有可能每一分钟都在做你喜欢的事情。公司招人的原则不是让每个员工感觉开心有趣,而是让每个个体能稳定持续地执行任务,推动大系统的运行。
慢慢地认识到,再怎么喜欢的工作,百分之八十的内容可能都是枯燥的,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内容才是能给自己带来成就感的。一旦我们无法在自我感受里得到正向回应,自然也不会觉得所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可如果跳出单一的自我感受来谈意义,你会看到big picture里自己的位置,一个点会变成一个面,你会发现每一个任务其实不仅仅关乎个体感受,更是网络与系统的整体价值。这种价值也许是节省了别人的时间,也许是让别人的用户体验更好,或者只是让下一个执行步骤能如期进行。在上下文中它所发挥的作用可能只是高效和有序,可在整体语境里,它意味着企业文化和品牌价值。
作为刚出来工作的small potato,不能奢望自己被摆在决策位子上。但有两个办法可以帮助small potato在不可爱的执行过程里寻求一些意义感:
其一,让自己变得更加devoted。这种投入不是说在工位上每天待够了9个小时,而是在每一个小task面前,都有持续探索的好奇心。愿意追问为什么,愿意拆解每个任务的背后逻辑,愿意寻求一些更好更高效的办法。
其二,用小螺丝钉的视角去还原系统全貌,构建属于你的big picture mindset。不要拘泥于眼前的琐碎繁杂,而是在更广泛的语境下理解所做的事情,它在一个系统里起到的推助作用与贡献。这么做并不是为了强行正能量,而是帮助自己更快看清楚行业的上游下游,从决策到执行的完整逻辑链条长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