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焦虑的时代,「职业读书人」是你不错的选择。
当前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焦虑」的时代,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信息出现大爆炸。
这个时代也是「个人品牌」最容易建立的时代,每一个平民都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平台,去创作属于自己的内容,然后推广出去,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和影响力,再通过时间的「复利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个人的坚持,效果也会慢慢地呈现出来,新东方的「李某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知识焦虑」的时代,各种读书平台也层出不穷,资本也在不断聚集到这个行业,比如「得到」「喜马拉雅」「微信阅读」「京东阅读」等等。在这个背景下,也衍生出了一种职业,叫做「职业读书人」。
01
「职业读书人」的定义
「职业读书人」简单的定义就是,把书籍自己阅读以后,输出一篇篇的读书稿,然后去分发到各个读书平台上进行变现。
虽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读书有点功利。但是正如罗振宇说的,读书本身其实没有多大的意义,其意义在于,读了书籍以后,你是否能够基于书本去输出一些东西,产出一些成果。
这和工作中是一样的,你一直辛辛苦苦的干活,加班加点的干活,但是结果领导找你向他汇报工作的时候,你没有成果产出。那么哪怕你再怎么辛苦,终究也是只有「苦劳」,而没有「功劳」,这在领导那里会认为你的「价值」并没有很大。
以前自己在大学的时候,刚好大一那时「俞敏洪」过来我们学校演讲,讲了他整个大学阅读了几百本书,当时甚是膜拜。后边也效仿了他的做法,在大学期间追求「读书的数量」,前前后后也阅读了不少书。但是现在回头想想,觉得自己当时只是学了其表面,而没有学到其本质。
当时的「读书」,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没有很强的「意识」去记录书中自己的感悟,然后再基于感悟,去进行一些「实践」,说到底,就是没有「输出」什么东西或「产出」什么成果。
02
做「职业读书人」的好处
「职业读书人」,即将读书进行变现。
我认为有两个基本的好处,一个是如果自己也喜欢阅读,而且有意识到,阅读本身是没有意义的,需要去「产出」或者「实践」,那么「职业读书人」可以满足这个诉求。
另外一方面,它刚好符合当前这个「知识焦虑」的时代,「知识付费」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品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同时可以进行一些变现,给自己带来一些收入。
从长期去看,「职业读书人」也可以锻炼自己的「写作技能」,而这个技能对于自己的成长是有价值的:
别人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形成的,可以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写作就跟说话一样,要有写作的逻辑在里边;
可以有一定的收入,在本职工作以外,可以有自己的「第二收入」的渠道,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当前的工作。
03
「职业读书人」的一些方法论
对于想要入门的新人来说,在阅读完一本书籍以后,有两种方式可以进行变现。
一种是写「拆书稿」,即将一本书的内容,拆解成 5-10 篇文章,写 5-10 个主题。
另外一种是写「讲书稿」,即用一篇文章把书中的内容讲清楚。这两种只是在书籍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
对于每个人的切入点会有所不同,可以根据自己过往的一些经历,或者自己比较熟悉的领域,去找相关的书籍进行「主题式」阅读,然后针对书中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去输出文章。
我认为自己一开始的切入点可以是结合自己在腾讯工作的经历,去阅读「腾讯」公司相关的书籍,比如《腾讯传》等,再结合当前社会对于腾讯的一些热点新闻,去输出自己的感悟和看法。
每写一篇文章,就要把它当做一个「读书产品」,需要有一定的「产品思维」,要注重用户体验,把自己当做一个产品经理去对待自己所写的每一篇文章。
在写作的过程中,要管理好自己的「注意力」,如果按照重要性和稀缺性来排序的话,注意力 > 时间 > 金钱,自己要有一整块「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然后让自己进入到一个「心流」的状态,即心无旁骛的状态,头脑也很清晰。那么写作文章时,就会高效,输出效果也好。
04
总结
这篇文章,更多的是介绍「职业读书人」出现的背景,分析其好处,还有分享一些方法论或心法,对于具体如何去执行和落地,我会在后续的文章中去分享。
最后,来一碗鸡汤。
其实有时成功也不是一件难事,就是看你是否能够持续下去,坚持下去,让事情能够不断地往下走,然后由时间这个维度去帮你进行「复利效应」。上过课的PMP专家孙志斌老师也讲过,有时成功也很简单,无非就是比别人多坚持。
对于写作、对于健身都是这样的,在于持续和坚持。其实这种感觉我也是亲身经历过的,自己很好的例子就是初中还是一个读书只能膜拜别人的学生,最后靠着初三一年的努力勉强考上高中借读。上高中以后,坚持努力了三年,才有资格和大学班里的那群同学坐在一起上课。
感谢你看到了这里,为了表示感谢,送你一点小礼物。在「公众号:蔡钊荣」回复「吴军」,可以获取他的一本很有启发性的电子书《见识》。
「吴军」的知名程度,我想,在科技圈内的,应该都会知道。
觉得有启发和收获的,可以关注我后续的文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