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茅盾文学奖作品,《繁花》可以说是一部比较特别的小说。小说篇幅很长,属于大部头,讲述的是上海近代当代的发展史,同时也是同时代全中国社会的缩影。整部小说,语言采用的是上海俚语,极尽细碎,却无限雅致,所有语句上,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伤,哪怕是描写热闹繁茂场景之时,也不例外。作者在破碎平实的语言当中,穿插着中国传统典雅文辞,看得出作者极高的传统文学修养和娴熟的文字组织功底。小说中描述的人物众多,但印象深刻的却不多,沪生虽说是主角之一,却是最无性格的人物,作为小说来说,无甚精彩笔墨。那么主要有以下几位人物,令我感悟非常。
第一位是小毛。作为对底层老百姓的代表,文化不高,眼界受限,家境市井,在时代强加的伤痕下,无法自救,一直被时代所摆弄,一生没有反抗过命运强加给自己的所有。对银凤的随风发生和无奈放弃,对春香的被迫接受和悲剧死别。在感情上,全部逆来顺受。在生活上,看不到时代变迁带来的机遇,永远游离在最底层的人群当中,直到悲惨离世。在小毛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我父亲的身影,只是最大的区别是,我父亲性格刚硬,懂得拼搏,虽然最后也没取得多大的成就,但好歹摆脱了最底层的命运,实现了不高的阶层跃迁。
第二位是李李,传奇女子。一个人身上,基本集齐了那个改革变迁的时代,年轻人所可能经历的所有悲喜剧。打工,出卖色相,被拐卖,以死抗争,成为阔太,被迫单飞发展。在商场上,她长袖善舞,在感情上,她游离无着。最终,她在庵堂生活4个月,过了4个月晨起劈柴做饭念经打坐的生活后,选择与青灯古佛相伴一生,令读者无限唏嘘。她就像一首诗,有激情,有风浪,有痛苦,有原则,有低潮,有顶峰,有迷茫,有思考;她更像一曲乐章,高低起伏,激荡舒缓,归于无声。最后,她幻化成一只灰色的鸟,消失在庵堂长长的走廊那头,再无声息。
第三位是黎老师。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人物,在小说中不算主要人物,但却令我印象最为深刻,对她的描写打动了我内心深处最敏感的那根弦。黎老师是一个穿插人物,是阿宝提亲戚去探望的一个人。借助黎老师的回忆自述,对抗战结束前上海体制内人们的状态进行了一次巡礼。讲述了那个特殊时期的上海,体制内知识分子们的隐忍、憧憬和担当。然而,桃花赋在,凤箫谁续,最后他们的失望、痛苦和幻灭却又那么的戳痛人心,让人觉得个人在历史和命运面前,仅仅只是一粒沙,是可以随意揉捏的蚂蚁。黎老师口述的经历,也许能揭开历史上某些不为人们注意的角落,让人们更加理智的认识历史时代吧。
第四位是梅瑞和小琴。之所以是两个人,是因为这两个女子思想一致,手段一致,不一致的,可能也就是结局吧。为了跨越阶级,不择手段,与同时代的很多人基本吻合。不要说当时改革浪潮时期,就当今一些人在外面吆五喝六、交朋结友,无非也就是希望所谓的朋友圈能给自己带来一些跨越阶层的机会。只是他们忘记了,外求不如内求,求人不如求己。两个人的结局都是悲惨的,区别只是一个失去了人生,一个失去了生命。
最后一位,我想讲讲阿宝。这是主角之一,但也是全书的线索人物。从小说的细节上推断,他应该做的是进出口贸易,是一位小老板。但,他其实最优秀的角色定位,是一个摆渡人。小说中很多人物的出现、发展、结局是通过阿宝引出的。对于倍蒂,他是童年最好的玩伴,也是他朦胧时期的爱慕对象,他陪她探亲,陪她弹琴,看她消失成鱼;对于李李,他是她在这个尘世间最想依靠的人,最愿意吐露心声秘密的人,也是将她渡往佛陀怀抱的人。
曾经的时代,已经远去,人生是一次荒凉的旅行。《繁花》,作为一部茅盾文学奖作品,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