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外出学习时我认识了三中的一位语文老师。她最初给我的印象只是长得漂亮而已,随着接触的深入,就像一幅唯美的画卷徐徐展开,她独特的风韵和光彩闪亮了我的眼睛。
那天和同事一块下乡监考,车停在冢子超市门口问路,彼此眼神的交流就那么一下,对方就笃定我们几个是老师。曾读过一篇这样的文章:一位大学教授早已告别教师生涯、时隔多年之后,坐在出租车上仍然被司机看作是教师,他由此感叹教师的“穷酸”是不是一辈子都刻在了身上,如影随形?不过我想:虽然我们的经济地位依然不高,但在这小县城里我们的衣着打扮也算是大众化了,可以说是“泯然众人矣”,我们身上到底有什么显著的特征能让人们一眼看透呢?
也许是我们的气质里早已形成了一种循规蹈矩的实实在在和认真,我们的眼睛里写着踏实与真诚。不可否认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责任的教师的形象是古板的,严肃的,缺乏生活情趣的。但,当你走近她之后,也许你会改观,重新刷新对教师的认识,你会蓦然惊觉:原来教师也可以活得这样美!
书即是花,生活亦是诗,她所做的就是采撷平凡生活中的诗意。她有着教师特有的条理性和严谨性。对于自己一年读多少本书,一个月读多少本书,一周读多少页书,甚至每天至少要读到哪一页,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说这是一份执著的话,那么就是这种坚持拓宽了她心灵的广度,点亮了她生命的底色,使她得以从容优雅地酿造美好的生活。
饮食男女,哪个不会做饭啊?“Long long ago”我们都会做最简单的“西红柿炒鸡蛋”了,几十年如一日机械地重复着锅碗瓢勺的故事,然而大多数时候我们都是在“为吃饭而做饭”,很少把做饭与感情糅合在一起。我们很爱自己的家人,却没有充分利用厨房这个展现爱心的大好舞台。
她深谙“爱是需要表达形式的”这一最朴素的道理,在那几平方米的天地里纵横驰骋,挥洒成画。色彩、形状、味道的美统统归她调遣和支配,一块烤得焦黄的面包、一盘绿得发亮的菠菜饺子,那令孩子们赏心悦目、欢呼雀跃的菠萝饭,带来的不仅仅是味蕾在舌尖跳舞的快感,在享受这些美味的时候宝贝们发自内心的一句“谢谢妈妈”无论是对精致的食物还是对母亲的付出都是一种最美的礼赞。为了果腹的吃饭和愉快的进餐有着质的区别,优雅地坐在餐桌前享受这种幸福美好的时光会让孩子们产生精神上的富足感。
那么普通的一块五花肉,一个稀松平常的馒头在她的手里都能开出花来,色彩的配合,明暗的对比分明就是美术研究的范畴。能把最简单的食材烹调成一幅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垂涎欲滴的风景画的人是完美主义者,也是对生活质量要求比较高的人,这样的人会不辞劳苦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自己所喜欢的事情上,把它当做一项事业来做,追求极致之美!
她对美的追求可以说是不遗余力,从外到内,那种雕琢和精致枝蔓上下,浑然一体。如果说健身是当今的一股潮流的话,她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弄潮儿,健身不仅是她的生活态度,更是她的生活方式。挥汗如雨是她的常态,在这种酣畅淋漓中释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向着自由飞翔。
她的生活因为书、美食与运动而摇曳多姿,很多人在对“诗与远方”的追求中孜孜寻觅幸福,而这位生活家却在对日常生活的拥抱中听到了幸福来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