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尘日,即腊月二十四,所谓“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清扫蛛网扬尘、洒扫庭院,迎接新年的到来!
近代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推动着日新月异生活方式的变迁与居住品质的不断攀升,现在的“扫房子”已与过去的含义大相径庭。许是应景也是巧合,今天也算真真的腾出手来,可以把积攒了两周无暇整理的房间好好整理一番。原本固定一周整理一次,拖到今日,也极力的证明了周末没有放假。看着柜子里、沙发上、衣架上散落的像淘洗过的青菜一般,姿态各异,毫不规律的数不清的衣服,内心着实的嘲笑了自己一把:出门还算干净、利索,家里却和今年的属相异常般配。
一边整理,一边自责数量多。也在极力比较哪件不合适要及时断舍离。每每遇此景,都会想起曾经读过山下英子的《断舍离》,也比照书中所言“把加法生活过成减法生活很重要,并不是心灵改变了行动,而是行动带来心灵的变化。”哎!生活原本简单,只是想要的太多,而真正需要的很少。在生活道路上继续修行吧!
从卧室辗转入书房,哈哈,尽管书房也毫无悬念的凌乱,却与卧室有不一样的价值感,常常夜半用功,乱也应该了!看着盈溢出来无处安放的书,内心满满的充实感。还没入架的《远方》格外亮眼,从第一次看到封面就非常喜欢。特地拿回来两本,一本自己留存,一本准备拿回爸妈家。尽管两手灰尘,却也忍不住,再次翻阅。书中有我跟随学校参访英国时,记录的五篇小文。看看一字一图,回忆感里有十足的兴奋。
8小时时差,不好适应。英国凌晨是我国早晨,每到凌晨时分,一行人都会不约而同的醒来,看着窗外无边的深夜,窝在被窝里写“行记”成了共同的选择。那个时候,我们甚至喜欢这样的作息,有足够的时间够我们梳理,看着一篇篇文字记录,对自己多了一份认同感。短短的五天,我们竟然写出了数十万字。因此背景,与李校长合作的文章《在不同中看见》英国考察行记刊登在了江苏教育杂志。回忆着一幕幕的呈现,静娴那个小小的、坚毅的身影在脑海中微笑着走来。将近一年的时间,她抱着几十篇文章,十多万文字,精雕细琢,夜以继日,终于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记录着瑞德师生国际足迹的《远方1》出炉啦!摩挲着淡蓝色的封面,感受着行走带来的力量,致敬一起行走的伙伴们,也致敬朝气蓬勃的艾瑞德。
这些年与父母之间是报喜多于报忧的相处。看着他们脸上为子女骄傲的欣慰感胜于一切的馈赠。下午是回娘家的计划,女儿问:“给姥姥带点什么?”我眨着眼睛回答:“书!”女儿貌似懂得的说:“是妈妈写的书!”我瞬间有点汗颜,不过一切都有可能,也许妈妈以后真的能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