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事都有基本的顺序和步骤,提问也不意外。好的、有逻辑的提问,是可以分解为四个基本要素,即目的性(问的是什么)、条理性(怎样深入提问)、有效性(如何让对方愿意回答)、延续性(如何让话题延续下去)。理解了这四个基本要素,你就能问出自己想要知道的答案了。
1.目的性
任何行为都是基于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没有目的作指导,行为就只是盲目的动作。一般来说,提问不外乎以下几种:
获取信息
了解他人信息是与他人展开交流的第一步,获取信息也是最常见的提问目的。比如问朋友“周末去哪儿玩?”,问客户“请问您打算订多少货呢?”,都是属于为了获取信息而提问。测试反应
当你提出问题以后,从对方的反应之中,就很容易看出对方的态度了。如果对方的回答只是简单几个字,或者是“我考虑一下” “我回去再看看”之类的套话的话,就代表对方对你并没有多少好感,同时对你所提的问题也并不感兴趣。掌控对话
对话的双方,往往有着主动与被动之分。通过不断提出问题来掌控对话的进程,在商业谈判等场合是被广泛运用的谈话方法。在具体运用的时候,可以采用回答对方问题后,将提问包含在答案之内的方法来扭转主导权。比如对方问你 “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的时候,你可以说“我的兴趣是钓鱼,那你呢?”这样。说服对方
相比起来更功利、更现实的目的。可以适当采取诱导式提问的方法来逐步深入核心。
2.条理性
逻辑的基础是条理性。条理性可以避免混乱,减少歧义,让对方有办法回答。常见的条理性提问的方式包括:
-
问域明确 ,清楚明白
问域就是提问的范围,也就是问题所涉及的面。如果问题涉及的面过于宽泛,对方就很难找到回答的点。
比如:汉唐的寿命有多久?这个问题。由于汉朝和唐朝是两个不同的朝代,这样的问题就会让对方不知如何回答。
-
预设真实,提问有效
任何问题都是有预设前提的,如果预设是假的,或者问题本身就是无效的,对方就没有回答的意义了。
比方说如果有人问:“怎样才能长生不老?”,这个问题里就包含了“长生不老是可以实现的”这样一个预设前提。很显然这个前提是虚假的,因此这个问题是无法回答的。
-
题设恰当,兼顾能力
每个人的知识水平、专业技能各有不同,如果不看提问的对象是谁,向对方提出了明显超出其能力范围之内的问题,显然就很难得到满意的回答了。
举个例子,如果你问一位球盲詹姆斯和哈登谁厉害,他可能只会一头雾水;你问一位运动员高难度的物理问题,他也只会莫名其妙。
-
语义清晰,拒绝歧义
我们日常所使用的语言,往往有着模糊性、多义性等特征。选择合适的词句,确保语义清晰,减少对方误会的可能,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比如你问别人“你的头上有什么?”,可能有些人会回答“有帽子”,也可能有人会说“有风扇”;甚至可能有人浪漫地说“有蓝天”。含糊的语句,就是会这样令谈话走偏。
3.有效性
提问的本质目的是要获得回答,因此让对方听得舒服、听得明白并愿意回答就是必不可少的了。问题的有效性,简而言之就是问题的易回答性,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提问要让人听得舒服
谦虚、请教口吻;不损人;问好不问坏……提问要让人听得明白
通俗易懂、找到关键点提问要让对方便于回答
分解复杂难题
4.延续性
人际沟通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每一个问题不仅仅是要得到当下的答案,更是为了下一个问题做准备。因此在提问的时候必须设法激励对方,让对方保持激情、充满兴致。对于提问的延续性,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问他人的兴趣和得意之作
智者谈论他人的兴趣,愚者谈论自己的兴趣。人都有自我满足的需求,都喜欢向别人倾诉自己的兴趣爱好。掌握了这一点,就能让谈话顺利进行下去了。倾听胜于雄辩
西方有一句名言:“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为了让我们少说多听”。每个人都需要被尊重、被重视的感觉,而倾听就是最好的方法。在倾听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保持耐心与诚意、要适当进行鼓励与反馈,这样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是认真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