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一周就这样匆匆而过,就像朱自清先生说过的那样,时间就像一滴水滴在时间的流里,无声无息,但是在简书,时间仿佛驻足了一会,谢谢你,简书,因为你,让我的生活留下了一些脚印。
来简书前,刷手机做过客成了每天的主旋律。
每天,只要一醒过来,打开浏览器刷当天的奇闻异事成了我的最爱,我还挺享受的,看别人的东西,压根不用自己思考,跟着人家的思路走,简单舒服。各种姿势应有尽有,你可以躺着看,也可以吃饭时边看边大笑,也可以工作时偷偷地刷着,每天就这样,在这样的流水线作业中消磨着自己。
来到简书后,生活多了一些沉淀。
每天浏览新闻事件也是积累素材,拓宽自己视野的必经之路,来的这几天,我也每天刷手机,可是我却慢慢地懂得:针对每件事,自己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留恋在表象,做一个看客,那是令人悲哀的,有点像鲁迅先生《我的藤野先生》中那帮围着观看日本人砍中国人头的那帮清朝留学生似的。每天,我都可以让自己感兴趣、印象深刻的的场景住进我的简书里,并且在简书中留下我自己的思考,这让我的生活发生了质的改变,人不能只做生活的奴隶,更应该成为生活的思考者,谢谢你,简书。
接下来,我要在简书上看海,静待春暖花开。
这些天,我都会每天打开手机,去拜读那些点赞量很高的作者的文章,从中去感受其语言魅力。这会拓展一个人的视野,提升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简书中有很多诗人,他们都将生活变成了诗歌、散文。仔细读下来,人家的境界是不一样的,是真正能够带我去看心中的那片海的,那里没有狂风巨浪,有的只是心中属于自己的那一个瓦尔登湖;那里没有尔虞我诈,有的只是脉脉温情;那里不仅仅是正面阳刚,也有对人性灰暗的挖掘。感谢你,简书,让我有机会能够近距离与大海相伴。接下来,我得每天来你这里日更,先做好30天,争取拿下“简书创作者”徽章,让自己的门头拥有属于自己的第一个招牌,这不是为了炫耀,而是对自己的一个肯定,用这个目标来治愈我的懒散,为了写出好文章,我得去书中寻找灵感,积累经验。即使投稿被拒绝,也要看淡一些,把这当成财富—因为这恰恰说明,我还得努力,贾平凹当年写文章写了又撕,还被反复退稿,为此经常心情低落,但是放下这些功名心,做一名纯粹的写作人,反而会写出好文章,只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生活的发现者,多倾听简书上这些大咖对于自己写作的建议,多坚持日更,不断地思考,总有一天,会春暖花开,当我30天以后,回首自己在你这的每一篇文章,又会是怎样的心境呢?值得期待。
来你这的第七天,仅仅还是个开始,我不去想未来的路有多长,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让我们一起携手同行,风雨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