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这个社会,提起Z世代、潮牌、风口,就像十年前提到白领、CBD、商务,想想就激动人心。或是年轻人的活力,或是中产阶级的精致,不管哪样,都让人心向往之。
至少是让我心向往之。
生于八十年代的我,在我的家乡一座东部沿海准一线城市读了大学,毕业后留在当地工作。乍一看上去这也没什么问题,问题出现于我大学读的是机械专业,毕业后来到一家郊区的工厂工作,虽说是办公室职员,但大部分时间是在车间和设备打交道。起初我并没有在意这些,直到有一天我发现我不但没被别人在意,我更是没有被时尚在意。
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呢,具体说来,取决于两件事情。首先我并不是一个喜欢看电视剧的人,但是时不时的也想找一部来看看,然后我发现几乎没有关于当下工厂生活的电视剧。今天的电视剧,只要是情感剧,大部分都发生在大城市的金融中心,主人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毕竟,谁都喜欢看自家爱豆衣着光鲜的站在写字楼的落地窗前打情骂俏,话语间不时蹦出一个英文单词的同时还不忘啜一口咖啡。如果女孩们的自家哥哥身着沾满机油的蓝色工作服,在充满噪音的车间里大声聊天,她们应该会觉得哥哥这是和但丁笔下的维吉尔一起去炼狱走一遭了吧。
而第二件让我深有体会的事情,则是和书店有关。我平常喜欢逛书店,这几年各地的书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我所在的城市每出现一个新书店,我都会去看一看。时间长了,我注意到这些书店里很少卖工程类的书,特别是传统工程类的书,有些书店里一本都找不到。我知道现在的书店已经不是单纯卖书的场所,有些书店在商场里起到文化中心的作用,有些书店则贩卖小众的文学情怀,但是无论哪一种,都没有在乎工程类图书这个市场。其实也难怪,毕竟从事传统工程行业的人都在开发区,有几个有时间去市中心的商业区呢。我们兜里又没几个钱,在知道高考分数和自己差不多的同学步入互联网行业后工资已经是自己两倍之后,还哪有心情当文艺青年呢?
我有时因为工作原因到外地出差,每次走在上海陆家嘴,成都金融城,武汉江汉路这些地方,我都会突然问自己:我配吗?我配得上这里的高端奢华纸醉金迷吗?就像我偶尔问自己我这样的机械loser应该去听脱口秀玩密室逃脱吗?这些可都是需要花钱的娱乐项目。哈哈,这是怎样的做作矫情的问题。
其实我知道这样的想法过于妄自菲薄,我也知道别的行业的人在工作之余也无非是喝酒撸串打麻将,有些人也是看起来活的精彩,实则说起来一把辛酸泪。那我为什么想这么多呢,上帝保佑吃饱了(撑的)人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