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奸劫弑臣》第二十八章 至功
红林悟道《韩非子-奸劫弑臣》上一章中韩非子讲了愚学之人与法术之士双方“势”的对比。韩非子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夫世愚学之人比有术之士也,犹蚁垤之比大陵也,其相去远矣。”愚学之人的势是蚁垤,法术之士的势是大陵。蚁垤(dié),蚂蚁洞口的小土堆。大陵,大丘陵。在社会大发展的大势下,愚学之势是无法与法术之势相比的,这就是规律的力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意。君主要有这样的识认,不能以自己的喜好与习性来对抗法术之势的潮流,其实,君主依靠自己的喜好与习性来治国本身就是最大的“世之愚学”。法术之势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能量,就是在于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圣人能够做到“审于是非之实,察于治乱之情”,有了调查就有了发言权,了解实情就有了实效办法。愚学之士人浮于事,虚谈误国,法术之士实事求是,实干兴邦。
韩非子从学说、优劣、作风、作用、势等几方面对愚学之士与法术之士进行了对比。对法术之士提出的依法治国的主张对于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究竟有什么效果,对国家、对臣民有什么好处,韩非子给出了答案。在国家层面来说“故其治国也,正明法,陈严刑,将以救群生之乱,去天下之祸,”意思是所以他治理国家时,明正法令,设置严刑,用来解救百姓的祸乱,消除天下的灾难。这是治国平天下的效果,首先是建立律法,让君、臣、民有行为依据,知道什么是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这很关键,标准制订了,大家就有了方向。其次是设置处罚的刑法,律法建立了,再设置违反律法的处罚规则,这样就让律法有了威严与权威。在韩非子看来国家律法与刑法,可救天下苍生,消除天下祸乱。依法治国,有了律法才有依据,才能治国。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最好的效果就是“使强不陵弱,众不暴寡,耆老得遂,幼孤得长,边境不侵,群臣相关,父子相保,而无死亡系虏之患,”意思是使强不欺弱,众不侵寡,老年人们得享天年,幼子孤儿得以成长,边境不受侵犯,君臣亲密相处,父子互相护养,没有死亡和被俘的忧患。看到没,这就是和谐社会的生动写照。其实,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需要的就是:平安、健康、安定、和睦。韩非子时代的百姓对于政治诉求并没有太高的要求,也没有那么强的意识,日常生活远胜于政治生活。而这样简单的诉求在春秋战国时代是不可能实现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统一天下,不再有战争,而统一天下要国富兵强,而国富兵强的唯一办法就是依法治国。可见,秦国一统天下的重要性,商鞅变法的重要性,法家思想的重要性。
这样的治国效果,韩非子给出了至高的评价“此亦功之至厚者也。”意思是这也是最重大的功绩啊!每位君主都想拥有“不世之功”在历史的长河上写下浓重雄厚的一笔,而要想实现这一梦想,只有依法治国可以实现。
《故其治国也,正明法,陈严刑,将以救群生之乱,去天下之祸,使强不陵弱,众不暴寡,耆老得遂,幼孤得长,边境不侵,群臣相关,父子相保,而无死亡系虏之患,此亦功之至厚者也。》
在公司管理中,如果要实现企业的伟大战略,只能靠制度,也只有制度能让企业的发展战略逐一实现。当公司制度与企业文化主导公司日常工作与发展时,老板也将变为企业的一员,服务于公司战略。老板变员工之时,就是企业真正腾飞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