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天宝初,范阳有位姓卢的书生在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连续几年都未考中,生活也渐入窘境。
某日傍晚,卢生骑着毛驴随意游荡,看见有座和尚讲经说法的讲坛,一位和尚正在讲经,听的人很多。
卢生也朝讲坛走去,靠在门口听和尚说法,一阵倦意袭来,便坐在大门口睡着了。
他梦见一个穿青衣的中年女人,挎着一篮子樱桃坐在山坡下。
卢生上前询问她家住哪里,然后便同她一起吃樱桃。
青衣女人说:“我姓卢,嫁给了崔家,丈夫去世之后便在城里孀居。”
于是攀问近亲的家属,她竟然是卢生的姑姑!
青衣女人说:“岂有与姑姑同在一城,而不去家里看望的道理?”
卢生便随她而行,过天津桥,入水南坊,见有一个大宅院,门庭非常高大。
卢生站在门前,青衣女人先自走进门去。过了一会,走出四个人来,与卢生相见。他们全是卢生姑姑的儿子:一个任户部郎中、一个前任郑州司马、一个任河南功曹、一个任太常博士。
这四个人,两位穿着粉红色衣服,两位穿着绿色衣服,相貌都很英俊。见面之后,他们相互交谈,很是欢畅快乐。
接着,卢生被领着去北堂拜见姑姑。
姑姑换了身紫衣服,年纪大约六十岁左右,说起话来声音响亮,显得很有威严,卢生有点畏惧,不敢抬头去看。
姑姑让卢生坐下,问这问那,对家族中的事情很了解的样子。她问卢生结婚没有,卢生说没有。
姑姑说:“我有一个外甥女姓郑,很早就成了孤儿,我妹妹把她留在家中抚养。她不但容貌漂亮,而且很贤淑,我想为你们牵个红线,想必你会答应的。”卢生当即跪下拜谢。
卢生就按照姑姑的安排行事,准备迎接这位郑氏表妹。
过了一会儿,表妹的一家人全到了,一同还来了不少车马,很是气派。
接着,他们开始商量选择良辰吉日,说后天大吉,便把婚礼确定了下来。
姑姑说:“聘礼请柬和礼席等,你不要担忧,我可以全部安排。城里还有很多亲戚,我说你写,把他们的姓名抄下来,再写明地址。”写了半晌,一共有三十多家,均在城里作官。
接下来发请帖,举行婚礼,每一步都显得很豪华很讲究,非人间可比。双方的亲戚都前来拜见,大家相互介绍了,很是热闹。
婚礼结束,把卢生一对新人送进一个大院,屋子里屏帷床席,全都是很珍贵的东西。
新娘子郑氏年纪十四五岁,姿色美丽,如同仙女,卢生喜不自禁,连家里人都忘在了脑后。
过了一段时间,又到了秋试之时,姑姑对他说:“现任礼部侍郎和我们家有亲戚关系,考试的事必然会鼎力相助的,你不用担忧。”
考后放榜,卢生终于考中。
接着,他又参加鸿词科的殿试,姑姑说:“吏部侍郎与你弟弟在一起作官,二人关系甚密,有他相助,你一定会取得好名次。”
发榜时,果然登甲科,被朝庭授予秘书郎。
姑姑说:“河南尹是我的堂外甥,我让他为你保荐河南范围内的县尉。”
几个月之后,朝庭果然授卢生为王屋县尉。
由于颇有政绩,他又升职为监察史,接着转到殿中侍御史,拜吏部员外郎;掌判选院结束后,出任郎中。
后来,他主持起草诏令几个月后,又升任礼部侍郎。两年连续主持殿试,颇有眼力且取舍公平,朝廷上下都赞不绝口。
不久,他改任河南尹,刚上任又奉旨还京,升任兵部侍郎。随从护驾刚到京城,他出任京兆尹,后又改任吏部侍郎。
在主持量才授官的三年中,卢生声誉极佳,随即升为黄门侍郎平章事。圣上对他赏赐甚厚,皇恩浩荡,做了五年宰相。
后来,因率直谏言有违圣意,改任左仆射,罢免了宰相之职,改任东都留守,河南尹兼御史大夫。
不知不觉,从结婚到这时,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他有了七个儿子三个女儿,婚姻和宦途都很满意,又有了孙子孙女及外孙外孙女十个。
一天,他离家出行,却无意中来到当年与那位携樱桃的青衣女子相遇的地方,又看见了和尚讲经的讲坛,遂下马行礼拜谒。
他以前宰相的尊威,仍受到很高的礼遇,前呼后拥颇为隆重,如从前身居高位一样,他登上大殿,向佛祖下拜,忽然觉得一阵昏醉,好久都没有站立起来。耳中听老和尚问道:“施主为何这么久不起来?”
忽然一惊,从梦中醒来。
这时,卢生发现自己仍穿着一件粗白布衫,服饰均无变化。而身前身后的官吏随从们,一个也不见了。不由得一阵迷惑惊惶。只见仆人牵着毛驴拿着帽子站在门口,对卢生抱怨说:“人和驴都已经饿了,你怎么这么久不出来?”
卢生问现在是什么时候,仆人说道:“已经快到中午了!”
卢生茫然地叹了口气,说道:“人世间的荣辱兴衰,高低贵贱,也应当顺其自然啊!”
从此以后,卢生不再追逐功名利禄,转而周游天下,寻仙访道,与尘世绝缘了。
(译自《异闻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