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产品
作为一个UI设计师,我们还在干巴巴的等着产品经理甚至交互提供的需求和原型再开始动手吗?这样被动的工作是永远无法提升自己的,当然你也永远只能拿到几千块的薪水了。
我们应该参与前期产品的规划中去:
1.了解下一个版本计划做哪些需求,上一个版本还留下什么需求?
2.在下一个版本中需求的目标和目的分别的什么?
3.怎么样挖掘出用户的原始需求?
4.希望之后拿到哪些数据,并且对这些数据准备做怎样的分析,得出怎样的结果? 产生的商业价值又是什么? 这个需求是否能为我们的产品带来明显的业务或者用户体验的提升?
二、关于交互/用研
找到了实际需求之后(用户其实想抽烟)我们得来给这些需求排优先级这里教大家一个用研用的模型--kano模型,这个模型中分别列了三个属性:必备属性,期望属性,魅力属性;另外还有个个不常用的属性:反向属性和无差异属性,这里就不细说了。
必备属性就是这个功能在这个产品里必须得有。
期望属性就是用户希望有这个功能,如果没有,用户满意度会下降
魅力属性就是如果做了这个功能,那么用户会很开心很惊喜,如果没有,那也影响不大
当我们将很多需求用kano模型统计出来后会发现,我们的需求分类成这三种,那么我们做需求的顺序就是必备需求>期望需求>魅力需求。
当然以上的内容不仅仅用研同学会用到,交互的同学也同样可以去用,因为我觉得将来的趋势将会是UX>UI,说的更准确一点就是两者互相融合,甚至融合更多角色。
三、关于视觉
1、颜色:
为了保持产品的整体品牌调性,我们将会使用一种主色调,两种或三种辅色,但一般选择两种辅色,选择同一色系或者邻近的色系,比如主色是蓝色,那么我们可以选择临近色系的浅蓝和深蓝做为辅色。再加上1-2种点睛色,用来高亮显示,提醒用户的作用,比如红色,橙色,黄色等对比色。
2、字体:(下面说的是在sketch下一倍设计稿的字号,你如果是ps做的就要x2)
经过研究及多方证实,在一倍设计图下,最利于阅读的字号以及大部分人所觉得最舒适的字号大小是16px。那么,在同一个产品里,我们将用到除了顶部导航以外的3种字体大小,分别为正文16px,次要性文字14px,提示文字12px。对于10px文字小编建议尽量少的使用。字体的颜色也通常使用3个颜色便足以用于这个产品,深色,深灰色,以及浅色字体。
3、线条:
线条所起的作用一个是分割内容,第二个是流引导,同样的内容,用横向线条或者竖向线条,用户的浏览路径将会发生变化,所以分割线在整个app里的所用也是不言而喻的,那么我们将分割线也可以定义1-2个层级的颜色,在移动端肉眼能识别即可,但注意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
4、图标:
图标能使整个app更生动,但是图标有时候单独存在又是个硬伤,对于一些抽象画的字段图标没办法更好的绘制出来的时候我们就需要进行图文结合来描述。图标使用的位置不同,大小也会不同,甚至风格也会迥异。比如:微信底部标签栏的图标,和顶部导航栏的图标粗细不同,风格也不同。但是不是一个app里就有很多风格的图标,只要形成统一就行。一般图标能分为线性和色块两种,线性图标更轻盈,缺点是放大之后线条会变粗,且线性图标没有色块图标来的表意明确。色块图标更直观,且放大缩小不影响,可以用到iconfont里,图标将成为一种字体,比较大程度优化app的内存,缺点是信息较多时比较冗杂。
5、排版:
排版对于一个页面来说是最最重要不过了,在交互稿上,交互已经大致区分出了信息的布局,这个时候我们视觉需要去进行“具像化”(或许前期交互就是你自己做的)。我们先将信息关联度大的内容整合在一起,再根据内容的重要程度,以用户的视觉流进行排布,当然这个只是正常的设计流程,凡事无绝对,要懂得变通。再说一个小窍门,就是尽量保证信息元素之间的距离相等,除非为了区分两个信息,间距一致会使整个页面更美观,当然我们考虑做页面的时候不是能展示所有信息就是好设计,我们强调的是用户体验,那么用户不希望一眼看去都是信息,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一些留白的设计或者信息的层级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