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你这笨手笨脚的,能做什么?这么简单都不会,你怎么这么笨?
只要是人都比你强。
我都是为你好。
你高兴就好,随你便!
这样的话语是不是经常听到?是不是已经有点麻木?是不是已经对生活产生无力感和倦怠?那是该看看《情感暴力》这本书了。
1
这本书所说的情感暴力,是指隐藏自己的敌意和攻击性,用爱的语言束缚、虐待对方,包括善意的操控、情感威胁、虐爱等。
情感暴力的根本特征,就是善意的操控,善意的操控虽然常常难以反驳,却会在操控的人心里留下深深的不愉快。
有的人看上去礼貌周到,绝不会和人起正面冲突,但是话语中总透露着批判、攻击、控制、要求,等等。他们会说,只要你幸福,我都可以。实际上,却是用这样的话来控制对方,甚至隐藏着满满的敌意。
情感暴力有很多种表现形式,比如以他人的不幸为乐,披着伪善的外衣绑架别人,用负面情绪控制他人,将依赖心理误以为爱,可怕的“我都是为你好”,严厉的家教,等等。
看着解释有些高冷,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尤其是亲子之间、夫妻之间、领导和同事之间,作者加藤谛三是1938年出生于日本的知名心理学家,他举了大量的案例来深入浅出地阐释情感暴力的形式以及背后的心理机制。
“你怎么可以这么不孝?我养了你20年,你应该怀着感恩的心啊”,“只要你幸福就行,只要你幸福,我怎样都可以”,总被这样说的孩子承受着父母的情感暴力,还要被别人说成是不孝的人。
茶杯打碎,有的家长会说“小心一点”,这很简单,但是有的家长却会说“为什么把茶杯打碎了呢?怎么这么不小心呢?”会这样问的人常常会继续说些和打碎茶杯无关的抱怨,美名其曰为教育,其实是利用这个机会向孩子撒娇。
比如用不愉快的感情束缚他人。看到孩子的成绩不好,会直接在孩子面前表示失望或叹气,虽然什么也没做,但对孩子来说,这是最可怕的威胁。“你这样子真让我失望”,用这样的话实施隐性威胁,会这样施加隐性威胁的人,其实是对自身没有什么自信的人,能够直接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的人,不会沉浸在这种慢性的不愉快感中。
不会变为争吵的争吵,也是情感暴力,比如母亲对孩子说“随便你,想做什么就做吧”,但是其中隐含的意思是快去学习,孩子只好去学习,结果一会儿母亲又对孩子说“想玩儿就玩儿呗”,这样的母亲是在逃避责任,虽然嘴上说着随便你,而非语言的信息中又包含了快去学习的意思,孩子不管选哪边,母亲都不承担责任,会使用情感暴力的父母非常狡猾,这种狡猾会让孩子内心变得不正常。
吵架是吵架,开心是开心,这是健全的反应,而虚假的亲子关系,不满的时候会表现的满意,但是会在孩子最脆弱的时候让其承担责任。
善意的支配,其实是在兜售善意,强调自己作为母亲的忠于职守,其实是在试图支配孩子,用母爱这种美德在孩子心里挂上一把沉重的锁。用“我这么爱你”这样的话来束缚孩子,母亲自己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支配欲,我把爱都给你,所以请你听我的,这和邪教集团中教主支配信徒有什么区别?
2
这些情感暴力,就像无形的武器,伤人至深,后果比我们想象的严重得多。
情感暴力的受害者常常不自知,会变成无法理解自己真实感受的人。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真正讨厌的人是谁。这种人没有自己的立场,同时也是害怕被讨厌的人,自卑感强烈的人,虚荣心强的人。
遭受父母情感暴力的孩子,会渐渐丧失社交功能,就算长大成人也没有办法从这种阴影中逃离出来,为了不被人责怪责难他总是处于紧张状态,而更严重的是失去了爱人的能力,失去了享受生活的能力,对所有的事情都会感到厌倦。
我们该如何与情感暴力作斗争呢?作者在书的最后给我们提供一些解决之道。
首先我们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出原因,想一想自己为什么无法轻松愉快充满希望地活着,是不是自己被操纵着长大,好好回忆梳理一下自己的成长经历。另外就是一旦意识到自己是情感暴力的受害者,一定要与施虐者保持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最重要的是消除自己内心的恐惧感,只要有信心和勇气,人就可以发挥自己的力量。
看着这本书,我居然忍不住湿了眼眶。因为我就是这样一个情感暴力的受害者啊。
3
有时我常常责问自己,为什么这么没有主见,为什么做事总是很犹豫,为什么总是不能勇敢地表达自己,尤其是自己的不满。症结就在这里。
小时候,我就经常听到爸爸对我说:“小娃娃真麻烦。”“就你事儿多。”“你不知道养个你有多麻烦,多累人。”“又病了,就知道生病。”“就知道要钱。”……一系列的嫌弃与抱怨,赤裸裸的刀子,真是扎心。因此,我从小就感到自己的存在是那么地多余,那么无助,感到人情冷暖多么残酷,哪怕我再懂事,再小心谨慎,依然逃不过父亲的情感暴力。对,这就是我如今自卑、懦弱的症结所在。因为从小我就被告诉,你是不重要的,你是个累赘。
时至今日,我和父亲的心依然有好远的距离,我们之间没有走心的交流;我想改变这一切,起码试着让自己走出童年的阴影,但这真的好难,离开那个家,离开父母身边,已经是我能做到的,最好的结果。
有了宝宝以后,我感觉噩梦又回来了。
听到丈夫经常对宝宝说:“我又不喜欢你。”或者经常对我说:“让你不要生不要生,非要生。”等类似言论的时候,我的心几乎是碎成渣的,那一刻我感觉人生又被时间轮回抛回了原点,那一刻我甚至希望小宝宝永远不要听到爸爸对他说的话,那一刻我深感做母亲的孤胆与艰难,我要保护好他的幼小心灵,不能让他重蹈我的覆辙,更重要的是,我要让家人都学会表达爱。
在父亲嫌弃的阴影里努力保持微笑,装作满不在乎,另一方面,心疼母亲的操劳,不愿再惹她生气,所以说话做事都会看母亲脸色,渐渐地,似乎丧失了对自己真实感受的体验和表达能力,变得逆来顺受,变成了讨好型人格,变成自己都讨厌的自己。
不光是我,我周围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有被情感暴力裹挟的时刻。从他们每一个人的表情、神态都能感受得到他们的委屈和疲惫。
我的一位女友,说她小时候胆小,她妈妈却嘲笑她“胆小鬼”,为了给她练胆,不顾她的感受,把她关在黑屋里睡觉,不经她同意擅自给她报名去当众发言……到今天,她还是一个内心超级没有安全感的人,以至于在恋爱这件事上一而再的受挫。当时她的妈妈,肯定是出于对她的爱,是为了她好,才会想出这样的训练方式,而结果呢,这份“爱”成了她的黑色记忆。
4
我们这一代人,生活条件空前向好,前所未有的繁荣让人们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事情。如今的教育、生活质量大多停留在物质层面,更细腻更深层次的心灵感受就显得没那么关键。实际上,恰恰相反,让心灵得到美好的滋养,感受到真正的爱,是最高层次的幸福。
看完此书,我觉得要时刻检点自己的语言,也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用爱的语言表达爱。身体力行,希望我们能起码做到以下三点:
不要脱口而出那些所谓的“玩笑话”;
不要随意给别人贴标签,比如“你就是个胆小鬼”;
不要随意苛责他人。
“爱是一生的修炼,愿我们都能终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