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且多变的社会构成,却有着一个非常原始且粗暴的阶层体系。
这个体系,比的不是谁钱多钱少,也不是谁有权利,更不是以智商,学历,家庭背景等条件的划分,
这个原始且粗暴的阶层划分,其标准简单的令人乍舌:
性格软弱,为人处事不断退让的人在最底层,有主见但有取舍的退让在上一层,无条件让他人接受自己的主见且从不退让的在最高层。
说这种划分很原始,是因为这是一种以性格表现和行为驱使所划分的层级,作为社会阶层划分来说,这种划分很片面,也很主观,
但,却很有效。
说这种划分很粗暴,是因为这种划分彻底暴露了软弱者的阶层地位,也用非常直接的方式来强调高层群体的观念有多么直接,多么纯粹。
退让与坚持,虽是各自不同的两条路,却是一场人生的开始。
退让的人会不断退让,因为退让,内心会适应这种“只要退让事情就能解决且不会伤害我”的理解,退让他人,成全自己,似乎成了一种双赢的结局,
但事实上,这个社会之中很多人并不希望你赢,他们只是想让你输,然后把你应该赢的那一份,归给自己所有。
这就导致了退让的人在这个社会之中不断的被那些强势的,卑鄙的人所剥削,这种剥削非常直白且通俗,甚至有的时候会让你感受到一种荒谬的生活体验,
比如有些人,他们在某一方面很优秀,但是却不断的把自己应得的利益送给那些能力不如他们,甚至毫无能力只有脾气的人,因为这些人逼迫他们退让,他们把这些有能力者所拥有的功劳占为己有,然后还会强调这是他们应得的功劳,
诸如此类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人称他们为“包子性格”,但事实上,这种退让往往出于他们的社交本能,也就是说,从他们对于社交认知的那一刻起,退让就是他们处理这类问题的核心逻辑,
这听起来很可笑,但事实上这确实存在着。
很多人,一些优秀的人,一些善良的人,他们不想惹麻烦,他们讨厌对抗,他们恐惧对抗时自己可能失控的情绪,所以他们不断的退让,退让会让他们在心中有一种接受感,就是自己是对的,自己只是让着那些比自己差劲的人,自己很大度,亦或是一种“理性的”规避风险的行为,
当这种退让成为习惯之后,他们的利益就会经常遭到掠夺,就如同古时候过路要交买路钱一样,收钱的人心安理得,交钱的人似乎也很心安理得。
试想一下,当这个问题的处理成为一种规则的时候,退让自己的利益,把自己本应得到的东西拱手让人,就不仅仅显得卑微了,更会表现出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性格形象,
通常,我们称其为:可怜。
可怜之人,多少都有点可恨之处。
退让者的卑微,虽然可能是他们穷其一生所实现的“墓志铭”。
但终究,没有人希望自己活得那么卑微。
不退让,并不是要掠夺更多的东西,
不退让,不过是要拿回本该属于我们的东西,
这些东西之中,有很多是很重要的存在,
比如正确的人生观,比如看待自己的方式,
又比如,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