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解晓东的《中国娃》,让我想起了妈妈纳的千层底儿。小时候,经常见到妈妈和门口的婶子、大娘一起端着竹篾编的筐子,里面放着鞋样、顶针、各种大小型号的针、各种颜色的线圈、锥子还有做鞋子的布、鞋底和其他工具,坐在小板凳上聊着天,纳着鞋子,做着鞋子。
那时生活在农村,没有逛过高大上的鞋子专卖店,盼着有新做的鞋子可以穿。小时候调皮,爬高上低,就会把那些布做的鞋底磨穿,把鞋面刮破,然后期待着换新的鞋子。
后来到县城读书,见到了各式各样的运动鞋和皮鞋,就感觉那些布鞋真的老土,就喜欢买那些店里的鞋子,而不愿意穿布鞋,即便拿了也是放在宿舍当拖鞋穿了。
离开县城到城市读大学,那些千层底鞋子更是显得拿不出手了,偶尔回到家里听到老妈还会拿着做好的虎头鞋说将来留给孙子孙女穿,就感觉他们的思想还是那样,现在什么样的鞋子买不到呢?
有时候老妈也会反驳,那些鞋子再好,穿了脚会臭,还是那鞋子穿着对脚好,然后把那些鞋子包起来,压在箱子底,期待着有朝一日能给孙子孙女或者外孙穿上。
工作在外一年难得回几次家,就会被老妈催着问什么时候能给她带个儿媳回来,什么时候才能把那些鞋子给孙子孙女穿上,或许他们也发现门口那些小孩子都很少穿那些做的鞋子,索性也就不再做了。
有一次,我问老妈布鞋还有吗,然后就见老妈打开柜子就给取出来一摞,递给我一双,我接过来在脚上比了一下,大小还是真好,然后拍了几张照片,对她说将来有女朋友了,就告诉她我老妈还放了一箱子古董呢。
路过一家布鞋店,看到展柜上放着几双布鞋,突然就想起了老妈那摞千层底,想起了那首《中国娃》,回到住处,听了听那首歌,突然还真的就想家了,因为最近都忙到很晚,好几天没给爸妈打电话了。
挂了电话,差不多就到了坐落在创意园区的大学师兄的公司,聊起了这些年他们创业的种种,颇有感触,也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很佩服他们对事业的追求,对产品的执着。
突然脑子里灵光一现,对产品的那种执着其实不就和老妈做鞋子一样,一针一线都做的那么齐整一样吗?
妈妈的年纪大了,不再能纳千层底儿了,然而那份对一针一线都认真的态度,却早就印在了我们的心里。希望每个人永远穿着妈妈纳的千层底儿,站得稳的,走得正,踏踏实实闯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