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DISC与中国书法更配哦!

今年圣诞节,DISC双证班第一次在成都开班,这样难得的机会我当然不能错过。通过两天的学习,我对DISC理论有了更深的印象,而且我第一次自己使用软件给我母亲做了测评,更开心更重要的是认识了好多新朋友,并且开始产生链接。

F39DISC国际双证班大合照

两天的课程很快就结束了,大家都依依不舍。但海峰老师说:“离开是回来的第一步。”

上个月参加DISC一日商学院,小荻老师、彭小六、陈慧敏、老秦,他们的分享给我了很大的启发。我觉得学习DISC,不仅仅是把DISC的理论学到手,更重要的是要会运用。

古典老师曾说:“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内化的最好方式就是分享出来”。所以我从大神们的分享中获得了灵感。

小荻老师《学会DISC,见人知道说啥话》

秦阳《用DISC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陈慧敏《DISC与社群运营》

彭小六《人生第一个100万,我用DISC开启个人品牌之路》

从他们的分享标题中,我们可以看出

小荻——DISC+沟通

秦阳——DISC+知识管理

慧敏——DISC+社群运营

彭小六——DISC+个人品牌

所以如果我要分享DISC,那么就是

李颖聪——DISC+书法


《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东汉  张芝《冠军贴》

D特质的人目标明确,行动迅速。他们喜欢写草书,特别是狂草,大笔一挥,就能直抒胸臆,表达豪情,有很强的韵律感。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领导的办公室里挂着草书作品,而作为下属很难看懂写的什么。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行”有“行走”之意,因此它既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楷书快写加上部分草法就具有了行书的特点。楷法多于草法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叫“行草”。早期行书大约在晚于楷书形成的东汉后期便萌生出来。

晋 王羲之《集王羲之圣教序》

I特质的人性格活泼,热爱分享,行动快,但关注人。就像写行书一样,下笔行云流水,但呈现出来的字体不像草书那么难辨认,很多字就算没有接触过的书法的人都能认识。


楷书又称正书、正楷、真书,由隶书演变而来,在汉末、三国时期基本成型,较之隶书更趋简化,字形由扁变方,笔画中减省了隶书的波势而横平竖直。第一位载入史册的楷书大家是钟繇。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的楷书在钟繇的基础上又有发展,显得更为美观。楷书盛于魏晋南北朝,至唐代发展到最高峰,形成唐楷、魏楷两大体系。

唐 颜真卿《多宝塔碑》

C特质的人标准清晰,追求卓越。而楷书字体端正工整,结构紧密,笔法严谨,沉着稳重。C特质学习楷书,会懂得坚持,不会半途而废,虽然楷书学习难度较大,但只要坚持临习,定会有收获。


隶书又称“隶字”、“佐书”,是由小篆简化而成,相传为秦始皇时程邈在云阳狱中所作。秦代本通用篆书,但因政务繁多,胥吏便采用结构与篆相似而工整稍逊的字体,以便于书写,后人将这种书体称为秦隶或古隶。至汉代,隶书成为通行文字,改变了篆书的圆转,笔画以波磔为特点,字形较为扁平,称为汉隶。

汉《曹全碑》

S特质的人行动慢,比较害羞委婉。隶书,书体从容,风格变化多端,形象丰富。S特质的人,特别是妹纸写隶书《曹全碑》,更能写出秀美的感觉。

我偏爱隶书,一方面我是一个CS,另一方面我平时写的较多的也是隶书作品。因为书法和DISC,所以有了以下链接。

我和海峰老师
我和彭小六
从左到右,彭小六、秦阳、陈慧敏、小荻老师

我是“在小城市工作,在大城市学习”的李颖聪,这是我参加了DISC双证班后的第一感悟,和你分享!


我叫李颖聪,我热爱书法,更热爱生活

偶尔写写书法干货,偶尔写写生活感悟

欢迎关注、点赞、打赏

愿我们都能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努力的玩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按语 书法艺术自产生以来,除了有丰富的作品呈现给我们,还有前人对于书法艺术的理解。学习书法若能结合对书论思考的研究...
    子正书院阅读 5,045评论 0 4
  • 当我们告诉别人我们在学书法的时候 我们是否真的搞清楚了书法是什么? 当别人问到我们一些书法的常识问题时 我们是否能...
    雲胡不喜joy阅读 5,206评论 0 3
  • px是相对于电脑显示器屏幕的分辨率而言的em是相对于父容器的fontSize的值来说的,现代浏览器的body默认1...
    靳刘杰阅读 1,820评论 0 0
  • 天际半满之月,夜色温柔之时,我在闲人很少的校园里漫步消食。初秋时节的晚风轻轻吹过,梧桐树伸出几根树枝悬在杉树篱笆上...
    戴文子阅读 3,505评论 0 4
  • 《没有边界的教室》的作者沈佳慧是台湾人,随丈夫迁居德国,在德国生活了三年多。她的孩子小K也随着父母在德国上幼儿园和...
    麦叔和小麦阅读 6,867评论 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