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暑假,加拿大东部旅行。虽然只去了蒙特利尔、魁北克、多伦多、渥太华,但一个月的吃住行,算是对加国有了一点认识。
1.
先说交通。我们出行乘坐地铁较多,地铁给我的印象就是陈旧,像一个久经风雨的老人,丝毫没有现代化的光鲜亮丽。沧桑的站台,陈旧的列车。不过,干净整洁,不拥挤。
乘汽车行驶在高速路上,感觉高速公路不达标,没有现代化的笔直宽阔,沧桑的公路,锈迹斑斑的栏杆。不过,畅通无阻。
2.
再说说住宅。最大的特点是密度低,绿茵茵的草地上稀疏地有几座小别墅。家家户户门口有花坛,有草坪,或粗或细的树。院里有凉棚。屋子外观是尖尖的哥特式房顶,有的还有烟囱,而且没有沉重的防盗门、防盗窗。远观房子就像童话故事里的插图一样的房子。这样的房子总使我产生幻想,烟囱里会不会钻出那个戴红帽帽的白胡子老人?下雪天门口是不是有铃儿响叮当的雪橇滑过?……
房子的内部,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楼中楼,有二层或三层。
我们租住的是公寓。卫生间里洗衣机、烘干机特别显眼,公寓晾台是不让晾晒衣物的,所以家家户户都有烘干机。凉台上的风景,大多是一个茶几,两把椅子,或抽烟的老爷爷,或者是发呆的老俩口。作为一名专职主妇,我比较喜欢他们的厨房。尤其灶台,好像并列的四台电磁灶,开关独立,用起来比较方便。
3.
出去旅行,超市也是我必去的一个景点。通过这个窗口,更能了解当地的物价、生活水平、饮食习惯。量贩式的牛奶、面包、饮料……部位论价的肉类部位分得极细,蔬菜似乎要贵一些……我装模作样地像个当地人一样推着手推车。哇,2.5元一桶2kg的果汁,3元一盒250g的车厘子……幸福地从货架上拿下、放进购物车。收银台结账的时候,心里默默地打了打小九九,乘以汇率,此刻心里有无数只*$*在翻腾。挣加元花加元该多好啊。
每天在租住的公寓里吃自己做的西式早餐,也是非常快乐的一种体验。喝果汁、吃生菜,居然也没闹肚子,我暗暗批评崇洋媚外的肚子。
4.
在加国近一个月时间,似乎感觉到他们节假日名目繁多,具体的说不清楚。我遇到过地铁免费、美术馆博物馆免费,遇到过下午6:00商店关门歇业,周一商店连休歇业。
还有一个多,锻炼的人多。渥太华,中午十二点,太阳当头照,国会大厦前千人瑜伽,大道上小巷里,随处可见跑步的、骑车的。除了我戴着遮阳帽,别人都是骄阳下红彤彤的脸,大汗淋漓。这是一个医疗免费的国家,政府为全民健身健体方面提供了各种方便。试想一下,总理土豆先生,从国会大厦的办公室窗口往外一望,民众们身型矫健,肢体发达,他是多么开心。国民身体素质好,减少了政府各项医疗开支。
在麦吉尔大学,正是午饭时间,看到草坪上有许多成年人,还有一个夏令营的小同学,他们都有一个大餐包。吃着自己从家里带的午餐。
难怪在超市见到大大小小的保温餐包。这一点也得到友人的证实,平常他们都是早晨从家里带着午餐上班上学的。
很多年前,我们也有带饭的习惯。可是现在,每天到饭点,咱们的城市里那么多骑着飞车的送餐外卖小哥,穿梭于大街小巷,由此产生的那么多一次性包装垃圾,引来的资源浪费以及污染处理加重了政府负担。
5.
出去旅行的时候,总爱不自觉地拿旅行地与自己的故乡做比较。当然,每种差距的存在都是有原因的。
此行去了加拿大国家美术馆、安大略省美术馆和蒙特利尔美术馆。各美术馆藏有大量的世界名画和雕塑。塞尚、梵高、毕加索、罗丹……实话说,从来没有敢想过自己能亲眼见到这些无法用价格估量的艺术作品的真容。
而这些名画和雕塑大大方方地陈列在那里,没有玻璃罩子,没有围栏,个别名画旁边有提示,禁用相机(因为有些名画已属于收藏家个人)。
惊讶于各美术馆艺术作品规格之高,数量之多;也惊讶于美术馆对参观者的信任。万一这些珍品被参观者触摸损伤,后果不敢想象。既然能这样展示,一定有这样做的底气,
遇到过学生模样的人坐在那里临摹,如此高起点的鉴赏与学习,使艺术真正植根于成长的内心。
6.
当地人看起来总是那么悠闲,不管下午几点,总有人坐在街边店喝喝咖啡、吃吃冰淇淋吃吃薯条的。
而且他们非常会玩。在室内见过一个飞翔的游戏,我没有记着游戏名字。操控室底下的传输出飓风,要把人吹得“扶摇直上”。这个游戏可能在体验飞翔的快感吧。有的人太重,风很大了,他身体还是起不高,两坨子苹果肌被风扯得快到脑后了。我边看边想,这倒是检查真假脸的好办法啊,玻尿酸不一定能受得了这么大的风。
友人介绍,这里健身房很多,更重要的是价格低到尘埃里,普通人都能接受。瞬间我想起我们一条街上隔三差五的药店,以及医院里熙熙攘攘的场面。
周末,高速路上,看到许多私家车拖着小游船似的的玩意儿。到了港口,果真有帆船有私人游艇。这里社会福利高,人们变着法儿享受生活。
一年了,加国的旅行时光,时想时美。忘不了湛蓝的天空,变幻的白云;忘不了舒适的生活环境,安静的公共场所;忘不了无添加的饮品、食材,垂涎欲滴的美食;忘不了彬彬有礼的异国人,热情温暖的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