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轮的转动,会冲淡人的记忆,可是冲不走对童趣的留恋。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是乡村最美的记忆,谁都爱自己的家乡,离开家乡的时间越长,对家乡的眷恋情感就越深。
那蓝砖白墙花格子窗,那石街石院石板凳,那捂着眼睛绕着石碾子转的小黑驴,那清清小河水旁边抡着棒槌洗衣服的小媳妇,那公鸡打鸣咕咕勾把你叫醒的声音,都定格在醒了的时候父亲摸着你的脸蛋上,原来无忧无虑永远过着童年的生活真的很好。
记得小时候,几个小同伴儿去村旁边的东沟摸鱼,摸鱼摸了一萝头,不知道怎么吃,大人们都不在家,小同伴们偷偷把鱼放到蒸锅里,也没放油盐酱醋,神秘的在一个同学家黑咕隆咚的厨房里,背着大人蒸了十几条小鱼,吃到嘴里没有啥感觉,因为刺太多,还不时的呸呸直吐。
大人们从地里回来了,看到我们拨弄鱼,也没什么大惊小怪。我们觉得鱼没什么好吃的,就把一萝头鱼活生生的倒掉,谁也没感觉可惜,没有鱼的生活也是有滋有味。
那时候只要放学后去割草,能帮助父亲推粪拉车,就会受到夸奖,谁管你作业完成的怎么样,往往是周末傍晚赶着拖着把作业做完。
父亲最大的心愿往往是给孩子娶媳妇。在农村要是谁家办酒席是很简单的,往往用咸豆做下酒菜。大人们猜拳行令,为猜一个媒争的面红耳赤。那时我们都不会喝酒,只是许多黑黑的小手去海碗里抢一把咸豆,紧紧的攥着抓到手里的咸黄豆,只怕掉了一个似的,然后再把一个咸豆一个咸豆送进嘴里,嚼在嘴里的黄豆,记不得香味,倒是挺咸的。而吃咸豆的机会,往往是必须有人家娶媳妇的时候。
七十年代的农村,衣服穿着总是哥哥穿了弟弟穿,姐姐穿了妹妹穿,过年最高兴的事情就是看大年三十准备的新衣裳,即使钻进被窝里也不怕冷。晚上不时的撩开被子,总想多看几眼第二天就要穿的新衣裳。要是不过年,想看到新衣服,也只能是在有亲戚娶媳妇的时候。
小时候,本家叔叔戴过的皮毡帽传递给哥哥,哥哥戴不上了,又传落到了我的头上。那皮毡帽,天气冷了,它能遮住耳朵和脸,帽子两侧有长耳朵,拉住帽耳朵在下巴合拢后,“咯嘣一声”扣住子母扣,再冷的天,除了鼻尖和面颊感觉冷以外,整个头部是暖烘烘的。钻进老家的土坯房子里,摘下毡帽,搓着双手,哈着热气,再捉起锅台后的焦红薯,烫烫的红薯,烧烧的手,嘴里呲呲不停的抽,感觉老房子真暖和,烤红薯真好吃。老房子、旧毡帽、烤红薯变成了永久的回忆。
随着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活有了大大的提高,老家里还办了个啤酒厂,我刚分配到医院工作,回老家婶婶总是问我,到了城里挣了那几个钱够花吗?我西边的邻居还成了本村第一个万元户。可见那几年,农民的获得感、自豪感是很强的,农村的生产力大大的调动起来了。
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吃的、穿的也就慢慢的不是问题了。主食从糠窝窝、红薯稀汤、小米干饭、二米饭、白面馍、大米饭,副食从咸菜、干菜、红薯叶、蔬菜,碗里也开始有了鸡蛋,也慢慢的碗里有了肉。过去,汤里有了鸡蛋舍不得吃留到最后,碗里的肉捡来捡去吃到最后一口。现在让人去家里吃饭,都是诚心诚意,反而邀你去吃饭而不去,就算看不起人。到家里吃饭总会说“样儿谁家都不缺吃的”(方言现在家里都有粮食吃)。
历史上旧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自从有了红旗渠,林州人的生活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是党带领人民自己解放自己,自己改变自己命运的人间传奇,红旗渠解决了生存问题,而且孕育了能工巧匠,就可以进一步走出去,去拓展更大的生存空间。林州大办工业,建立产业园区,最后发展成国家级开发区,都体现了林州人锲而不舍,但也需要“盖房子娶媳妇”,每个人都在努力扮靓这个城市,林州人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
看到红火的旅游市场,红旗渠大道的靓丽,国家开发区的空间格局,林州日新月异的变化,但都不可忽视“盖房娶媳妇”这件事。
要说吃饭、穿衣现在已经不是问题,盖房、娶媳妇也不应该有大的问题,可是城乡差别、价值观念、性别比例等因素,使得盖房、娶媳妇这件事还真成了大事儿。
从历史上讲,洪涝灾害地区的人会因为居无定所,所以不会太注重房子,房子盖的再好,一股洪水就冲没了。而缺水的地方,就很需要盖房子、存粮食,林州就是历史传承下来,老百姓都特别重视盖房子。
在过去的农村,内心和骨子里的尊严就看房子,房子肯定是劳动的成果、智慧的结晶、实力的表现,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房子是一个家庭应对市场能力和水平的标志之一。
林州婚俗里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相家,说是相家其实也是相人,到人家家里如果感觉是个老主人儿(方言实在家庭),心里就比较踏实,将来女儿来了就不受罪,而相家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是相大人,大人明理,孩子也差不到哪里去,大人糊涂蛋,小两口也难办。
人都需要有立足之地,有了房子可能就心里踏实。随着社会形态的变革,房子的意义也在逐步变化。
从古代文人对田园生活的追求,农村应该是一个人类最幸福的家园,可是现代社会形态的变化,田园对许多人是一种淡淡的乡愁。
现代社会是城市文明时代,从教育、医疗、文化、保障等较好的公共服务都集中配置在了城市,城市的住宅就成了婚俗中一个重要元素。
城市有房,颠覆了过去的盖房娶媳妇的传统。即使在农村有很好的房子,也会因为城市无房而在找媳妇中面临困境,这是社会形态发展的必然,所以需要顺应时事,有条件了城市有房还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过去是在农村盖房娶媳妇,现在是去城市买房找媳妇。
人的基因需要传播,传播也是人的很重要的价值,生物基因需要传播,我们更需要传播林州的文化基因—红旗渠精神。
无论农村盖房娶媳妇,还是到城市买房找媳妇,房子的钱需要用劳动换来,所有的幸福生活都需要奋斗取得。在现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时代,无疑挣钱急不得,但为了给儿子娶媳妇或给自己娶媳妇,挣钱也慢不得。钱要一点一点挣,事儿要一件一件办。用合法、诚信、勤恳的劳动去换取自己的空间。
而当代的女孩已经逐步在摆脱传统世俗的观念,新的健康和谐的婚姻观会逐步树立起来。林州在打造世界人文山水城市,建设全域式景区、园区、社区,未来林州农村的空间都是田园生活、幸福家园,只有目光远大,才能使新生代脱颖而出,使生命艺术化。
每个人智慧不同,受教育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社会分工也不同,每个人需要找准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挖掘自己内在的价值,勤勤恳恳,吃苦耐劳,用自己一双手去一块石头一块石头的垒起来,构筑自己的幸福家园。
其实一个人一生有一样本领就足以能生存,其关键是扎扎实实、脚踏实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情,逐步去完善自己,最终天生我才必有用。
林州这么多能工巧匠,为了广大家乡的年轻人就业、挣钱、买房、找媳妇、娶媳妇,都在不懈努力。小时候的记忆逐步会变成淡淡的乡愁,但挥之不去印记的是谁家娶媳妇都是大事,还没有媳妇的年轻人和关心找媳妇的所有人,大家携手共进,把自己的家园建设好,建设得干净、整洁、大方,实现处处是风景、村村是景点、户户有就业、人人把钱赚,还愁娶不到媳妇?
城市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新时代的农民应该有新时代的职业素养,职业化的农民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今天种地,明天做工,后天做买卖,一生变来变去,没有一技之长是不行的。
娶媳妇备彩礼是每个家庭需要面临的大问题,养了几十年的大姑娘,似乎不要些彩礼有些过意不去,而且人家要彩礼,咱要是不要,好像面子过不去。
结婚要彩礼是老传统,但不能把闺女当商品,把孩子们的爱情当买卖,这一点还是得从长远考虑,孩子们不幸福,当父母的图了一时虚荣,幸福是不能长久的。
新时代,新风尚,新发展,需要有新思想。把小日子扎扎实实过好,不要给未来家庭种下苦果。吃饭穿衣亮家底,住房娶媳妇也得看实际,不要盲目攀比,孩子们奋斗所得才会有成就感,轻易得来的也不会珍惜,共同奋斗的爱情最牢固。
有钱多在学习技能上下下功夫,一切从自己家庭实际出发,把心放到脚底板下,走起来才踏实,家庭才会越来越好。房子是要盖的,媳妇是要娶的,一切都会有的,小两口携起手来什么都不是问题。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时代在变,环保的压力,电商的空间,就业的变迁,智能化的时代,你必须顺应潮流,寻找各自更加美好的空间。
路,就在脚下,突破自我,所有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银河湾
2018.6.17
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