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有个问题特别鲜明,就是对子女说教和劝导,是一种权威性、捆绑性、地位压制性的。主要表现在因为我们是你的父母,所以我们说的就是为你好,老人说的就是对的。经常听说这样一句话,在家庭中没有对错,只有亲情。凭什么家庭中就没有对错呢?难道家庭关系就没有逻辑,不要理性分析吗?我认为在任何关系下都是应该讲道理的,包括在家庭中,包括任何亲情关系中。如果可以不讲道理,那么是不是就意味着在某个特定的情感关系范围内,我们就只能服从,甚至盲从。
这个世界上没有神的存在,至少没有活人亲眼见到过神,死人见过神没有我们也不可知。是人,在任何事情的判断与决策当中,都会因为观念偏颇,而产生判断和决策的失误。那么失误成本,错误的代价是不是就应该是由别人来承担的,而不是决策者承担?因为是父母,是家庭关系的主导者、主宰者,就可以不用担心承担责任问题的去决策,让子女承担所有决策带来的结果,这是不妥当的,谁也不行。
中国的老话,百善孝为先,是你的父母,你就要赡养他们,照顾他们,让他们晚年幸福,这点必须发扬光大,但不代表父母给你带来的观点就全部都是对的,不代表你要完全的服从他的旨意,违背父母的意愿也不能就给扣上不孝的大帽子。这个社会上很多人渣也是父母,他们有自己的孩子,那是不是这些孩子就要去盲从他、服从他、学习他,继续成为人渣,成为罪犯?尊老敬老永远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个不能否认,但是,以老和小来区分道理的对错与否,这是绝对的死板教条,是绝对的强奸民意。
一个朋友曾对我说起他的父亲,比较偏激,比较固执,每天全家人都要照顾他一个人的情绪,如果说有一个人的情绪跟他的情绪不顺路,那么他就要发飙,他就要找别扭,然后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让家人知道他的厉害,搞得全家人都不开心。一点小事请示他,都得拉着脸以示威严,从来不懂得去配合整个家庭的气氛,一副舍我其谁、唯我独尊的状态,全家人都因为他而活的很累。你是这个家庭的土皇上吗?尽管你年轻时为家庭做出贡献,但是现在家里的顶梁柱已经不是你了,你做出贡献也不是为了如今当你的皇上,也不是让子女现在给你还什么子女债的,那是你应尽的本分,没什么值得牛逼的。家庭,是一个整体概念,不是任何人的独立王国。
有一句调侃的话叫做,这世界上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你妈的这个代入感,远远超过了你的实际感受,不管你的主观体验是怎么样,你妈一定要介入进来,自己去来以自己的感知作为第一判断的标准,这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当然,这里面有一个母亲对你关爱的问题,这个并不是矛盾的事情,因为从她的角度来讲是出于对你的爱,然后替你去考虑。这个冷与不冷,虽然与客观事实相悖,但我们不能否定母爱的伟大,所以需要我们独立的去看待母亲的爱和客观的事实决策,这是两个概念,要融合起来去看待。
中国有太多的例子去强调家庭长者的权威性和地位性,比如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当然是有道理的,因为老人的经验多,人生阅历丰富,见过的事情多,他把类似事情的人生经历告诉你,绝对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同时也别忘了,这个世界的发展速度是多么的快,长者还没有见过很多新生的事物,也有很多新型的人际关系,这也是很正常的,老同志在一些新生的事物接受程度并不是很快。我认为,这个世界发展速度,包括人际关系,也是会发生很多深刻层次的变化,而不是以前的经验就能解决得了的。比如说50年前人的思想状况是什么情况?30年前的、20年前到现在,人的思想状况的发展变化都是非常非常巨大的,不可能在以前的那个状态去维系当下的任何关系。老辈经常教育我们在工作关系中要低调,不要出头,最大的赞扬就是让人评价老实忠厚可靠。但是现在呢,职场的压力有多么的大,有一个机会的出现,你的低调可能导致你失去一个重要的机会甚至遭受重大损失,节奏太快让我们任何人都输不起。这种强烈的惨痛的成本和代价,你能接受得了吗?能以老人的那种思想观念去接受这种情况吗?他们可能就是讲几句话,成本就在于讲这句话,然后你听与不听,后果却需要你自己去承担,这里面自己衡量一下吧。老人的话确实要虚心的听,但是怎么个听法,怎么辩证的听,看个人自己的智慧。
关于辩证的看待父母的说教,我的思考有两条线。第一条是逻辑线,是说不管他是老与少,他的道理上都必须都有自己清晰的逻辑,不管老少都要服从更加科学的那个逻辑。在这条线上,我们并不能因为他的地位与角色,不能因为他的年龄的长与幼,因为他的长辈身份或者是其他,而去盲目的完全的服从他们的逻辑决策。这条线必须是纯理性纯逻辑性的一个决策。
另外一条线,应该是情感线。这条线上,就要根据家庭关系来确认是否顺从长者的意见,这是体现尊长爱老的好传统,完全根据他在家庭中的地位和角色,以及在家庭关系中大家感情的相互融洽程度,其中的尊重、谦让、妥协,都是值得称赞的。比如你爱吃西餐,老人爱吃中餐,他们唠叨西餐不好中餐好,那么我们就听着行了难道还能因为这个去跟老人理论一番吗?
两条线需要相互融合,适用的性质、环境都不同。对父母而言,在一些并非关键核心问题上,如果说能用一点服从去达到一个比较合理和谐的效果的话,我觉得应该充分考虑长辈的意见,他们的观点、经验完全可以参考。在去北上广发展还是回四线城市安稳度日的问题上,更多的是要参考自己的能力条件和理想抱负,不要听什么“父母在不远游”的屁话,远游可以带着走啊。既要讲逻辑,讲理性,又要讲情感,讲亲情,这才是一个比较科学的原则和理念,进入具体的事情,在具体分析和操作的过程中,因为在动态中会有很多的无法预测的发展,所以说也不可一概守之,不能一概而论,这个东西只能说掌握一个大的理念和原则,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去做出一个更为深刻理性的判断与分析和决策,工具有了,就看你会不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