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推送了好多关于开挂的文章,比如:我做到了这4点,人生开挂。又或者开挂后的人生有多爽,诸如此类...
点进去看了好几篇,他们的开挂换算过来就是经济上实现小康,月入过万,年入百万;生活质量上显著提高,日渐精致。
但是相比开挂,我更喜欢开窍这个词。
小时候不懂事,十几岁了还很自我,做事情不管不顾的,不管对家里造成什么伤害,我奶奶总会在中间说一句“以后开窍了就好了”。
好像,什么事情只要开窍就一通百通。
2022年算是我的半个开窍年,在这里分享三段让我开窍的话,希望对你也有启发。
01.任何命运,无论如何漫长复杂,实际上只反映一个瞬间:人们大彻大悟自己究竟是谁的瞬间。
以前我们被家长要求考好的分数,上的大学,好好学习,不能懈怠。
毕业后,很多人却一直处于一种迷茫中,当时报了家长认为好就业的专业,但真正找相关的工作去上班却提不起半点兴趣,右脚悬在空中,一时不知道怎么该往哪里走。就这样迷茫着痛苦着。
我们之所以会迷茫痛苦,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自己是谁,自我认知是怎样的,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拥有什么样的生活,以前一直被推着走,现在后面的手撒开了,面对现实,徒有焦虑恐慌。
电影《搏击俱乐部》里说:广告诱惑我们买车,衣服,于是拼命工作买不需要的东西。我们是被历史遗忘的一代,无目的,无地位,无世界大战,无经济大恐慌,我们的大战只是心灵之战,我们恐慌只是我们的生活。
就像我高考那年的那道经典作文题目,人生,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新生,好比鸡蛋一样,从外打开是食物,从内打开是生命。
只有当你认清自己是谁,拥有什么样的学识,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你才会在这个社会带着目的前行。
02.我们常常会过于快速地得出结论:“这个我早就知道了”。重新想起一星半点的关键词仿佛就足够了。
这种思维方式是一个陷阱,因为当我们认为某件事物耳熟能详时,就很有可能停止学习,将真正的信息拒之门外。
现在的快餐文化,让我们很多时候没有耐心按照正常速度做完一件事。本来想看个电影,一看时长,2小时07分,觉得太浪费时间了,马上点开了同款电影解说,十五分钟就完事了。
多出来的时间也没看出来用在哪里了。
以前看一部电影的时间,现在看了上10部,自己以为阅历丰富见多识广了,其实只是被解说带着走马观花了一遍。
对于一本书,一部电影,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一千个人活成一个人。
我们已经开始放弃思考,只是被动的接收,将看一本书,看一部电影真正的意义早就拒之门外了。
03.短暂的激情不值钱,做一名长期主义者,让时间成为我们的护城河。
一开始,很多人都想利用碎片化时间做点什么。
看到写公众号的,觉得自己也可以试试,边写边听说,短视频才是主流,私域流量远不如公域流量大,纠结半个月,转战短视频拍摄。
做起来又发现是自己想简单了,没有合适的场景,设备也跟不上,一个视频要剪两三天,远不如自己安静写文。
写了两天又听说,小红书图文模式更吃香,门槛低,变现高,又动摇了。
一圈下来,半年过去了,三个平台都是半吊子。
选择做一名长期主义者,不要用自己的时间去见证别人的梦想,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大部分人都死在明天晚上。
以上。
咚吧啦呀咚吧啦:95后自律生活实践者|‘菩萨’咪咪的主人 🌿计划先行|自律达人|成长干货 🧚♀️想要做个温暖且善良,自由且富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