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沉迷电视
回首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家庭发现,陪伴孩子长大的竟是这些冷冰冰的电视和电子产品。为了安抚孩子,电视成了最佳选择。
电视,在不知不觉中,承担了一部分“保姆”的责任。
孩子吵闹要出去玩时,开电视让孩子安静下来。
孩子不想吃饭时,开电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趁机喂饭。
孩子不想写作业,让孩子写完就给看电视。
孩子看见妈妈在忙家务,爸爸忙工作,只好让电视作伴。
渐渐地,电视内容良莠不齐,加上毫无节制地放肆让孩子看电视,使得孩子不断沉迷。
事实上,孩子在我们身上得不到的爱和关注,才会从电视里寻找。陪伴孩子的时间多一点,霸占电视的时间才会少一点。
至于看电视,父母应当有选择地给孩子播放,并且和孩子约定好看电视的时间。超出了规定的时间就需要有相应的惩罚。
二、晚睡
晚睡不仅会让孩子长不高,还会让孩子变得爱哭闹、情绪不稳定,孩子的睡眠和情绪有关系,孩子想睡觉却睡不着的时候,往往也是脾气最糟糕的时候。
并且,晚睡还会影响孩子智力发育,耽误第二天的学习。孩子变笨,一部分原因是由睡眠不足造成的。
孩子不是累了才要睡,而是到了规定的时间就要睡觉。父母也要以身作则,不能一边督促孩子早点睡觉,一边还亮着灯玩手机。
三、过度谦虚
去表姐家做客,她儿子轩轩正在练书法。
走近一看,小手握着毛笔,在宣纸上峰回路转,笔力劲挺,目光炯炯,小小年纪练起书法来已然是一副退休老干部的模样。 r> “写得真漂亮啊!”我由衷夸赞。
表姐笑了一声,故作严肃道:“哪有啊,也就当我面练得认真,每天练字还要人催。”
我没在意,继续欣赏轩轩工整的书法。她妈妈继续念叨:“说了多少遍,练字的时候身子要坐端正,你看,肩膀又给我歪下来。”
过了会,轩轩写完字,立刻就放下笔,面无表情道:“妈,时间到了,我要去写作业了。”
“这个孩子哦真是多练一分钟都不肯!”孩子临走前表姐还要数落一番。
倪萍的《姥姥语录》里说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有时候一句话就能把一个人一辈子抬出来。”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语叫“二级反馈”:当孩子积极努力地去完成一件事,及时以表扬和鼓励的形式进行反馈。
一个出色的孩子就是在一次次的反馈吼塑造出来的,孩子会记住好的行为习惯,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语言暴力
关于父母的语言暴力,派妈在之前的文章《经常被父母吼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中也说过,孩子成长过程中,总有太多让父母操心劳累的烦心事,作为家长难免也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经常在陪娃写作业的场景里听见:
“你再不去写作业妈妈就要发火了!”
“人家孩子怎么那么自觉呢?你有人家一半听话就好了!”
“这道题说了多少遍了怎么还是算错呢?笨死了!”
……
孩子并不是生下来就“笨”,而是在父母反反复复的否定中,形成了一种“我很笨”的自我认知。
这样的语言暴力下长大的孩子,有的慢慢开始接受父母给自己贴的标签,有的则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我就是笨!笨给你看!
长此以往,懒惰和无能占了全部,也就真的成了父母口中的“笨孩子”。
五、包办一切
为了给孩子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一门心思放在读书上,很多父母事无巨细地为孩子打点得有条不紊。
上学前,都是父母帮着刷牙、穿衣服、喂饭等等小事,适龄入学后,一切依然还得由家长操办,无法独立完成。
其实,孩子完全可以自己在睡前整理好书包,装好课本、文具,准备好第二天穿的衣服,试着做些家务。
要知道,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都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做事有条理,应当贯穿孩子的一生。
六、不让孩子吃一点亏
小事不忍坏大事,小亏不吃吃大亏。不让孩子吃一点亏的父母,社会终究会让他吃亏。
一位父亲和儿子的对话,让我印象深刻的。
儿子对着手机破口大骂,父亲问怎么了。
儿子说:“有个朋友向我借了500块不还。他说几天后就还给我,可是都过了一个月了,他一直躲避我,我给他发短信也不回。”
看得出他的愤怒,父亲却说了这句话:
“儿子,你不知道你有多幸运!
只用了500块,你就从生命中删掉了一个不好的朋友。他再也不会烦你,更不会问你要钱。
既然他愿意为了这500块钱,破坏了你们的友谊,那他还会对你做更糟糕的事。
这是个便宜又有价值的教训!”
我们作为父母,也应跟孩子一同养成良好的习惯,富有智慧的父母才会教养出智慧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