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人》| 即使世界明天就要毁灭,今天也要种一棵小苹果树

《焦虑的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总能看到“哪有精神正常的成年人,都在硬撑罢了” “我敢打赌世界上没有正常人”诸如此类的言论。


小到朋友圈,大到互联网,大家好像都在“发疯”。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想,啊,原来大家都一样啊,我不是一个人。


这个时候的我心里总会升起一丝安慰,尽管这点儿安慰很快就会被别人晒出的光鲜亮丽所打破。


我是一个常常被焦虑的人,别人的快乐、悲伤、痛苦……到了我这里,只表现为一种症状——焦虑。


心里没来由地泛起一阵阵慌张,感觉所有人都在朝前走,只有自己被落下了。


只有我没有地方去,只有我不知道做什么。


太慌了,越看越慌,越慌越看得停不下来,如此循环往复、恶性循环。


然后我的生活就变得一团糟,连同我这个人一起。


这时候我就只有一个想法——希望能看到有人和我一样过得不好。


就像书里说的那样,有时候知道别人也过得不开心,你自己的焦虑就会减轻一点儿。


依旧是独属于巴克曼的暖心风格,但这本书的治愈力度却有点“润物细无声”。


一座桥、一个从桥上跳下去的男人,这是故事的开始。


因为年幼时没能救下男人而耿耿于怀的警察、拒绝批给男人贷款的“开银行的”、失去丈夫的独身老太婆、马上要当妈妈的女同情侣、一对儿退休后热衷于炒房的老夫妻,以及被雇来搞破坏的演员……


一个去无现金银行抢六千五百克朗的银行劫匪,这是他们聚在一起的理由。


劫匪阴差阳错闯进了看房现场,他们阴差阳错成了人质。


一群性格遭遇各不相同的人,却有着相同的特质——焦虑。焦虑到不管不顾劫匪手里的“枪”,不听劫匪的话,面对审讯时没有人记得当时的状况,所有人都在抱怨,抱怨身边的人,抱怨这个世道,抱怨一切。


银行劫匪说,他们是有史以来最差劲的人质。


当然这话没有什么说服力,毕竟银行劫匪之前没干过这行。她有工作、有家庭,然后和她结婚的人跟她的老板搞到了一起,她失去了工作、搬了出去,她要留住两个女儿。


她需要一个月的房租,六千五百克朗,用以支撑她找工作,使她拥有留住孩子的资格。


起初我觉得很荒谬,所有的一切本是不应该这样的,但却像银行劫匪一样,莫名其妙被逼到了这份儿上。


无可奈何、别无他法,除非说出来,在别人伸手拉你的时候,把自己的手递过去。


幸运的是,劫匪遇到了很多伸手拉她的人,或者也可以这么说,他们互相手拉手。


救人,亦是自救。


生活不会总如你所愿,可都已经这样了,它也坏不到哪儿去了,不是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