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人的“使命感”不能强求统一,不能空谈。这种感觉是通过已知的信息再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在某一时刻突受感召,悟出的人生意义,“使命感”可以是为人民谋幸福、可以是为家族兴久不衰、可以是为宇宙太平、可以是为流芳百世等等。

      今拜读刘伯坚先生三封家书,信中的崇高气节、坚定信仰使我热血沸腾。刘伯坚先生在狱中自知即将遇害,信中文字却能平淡叙述与以往无常,让读者肃然起敬,越是平淡给阅读者带来的反差就越大,先生大丈夫!信中结尾说道:诸儿受高小教育至十八岁后即加入工厂做工(要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去理解),非到有自给的能力不要结婚(这句话真是伟大,现在有多少人懂什么叫“自给的能力”看到这句话我也很羞愧,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到卅岁结婚亦不为迟,以免早生子女自累累人。

      时下21世纪,隔近百年,周围人最为担心之事居然是“二十几岁为何不婚、为何不生养”真他妈是让人感到可悲,这让百年前革命先辈,得知大部分新时代青年的生活重点是“生养”,不知会持怎样的态度。

      自我批评是要做的,读书、看报、写字是有趣的。我自知天赋平庸、知识浅薄、三分热度,却希望收获与众不同的人生是不好的,但希望这份“后知后觉”能帮我在今后的日子多一份踏实、多一份有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