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未能满足孩子,孩子就会有“委屈”的感觉。婚恋中长期有投射就很难会幸福。婚姻是成年人的游戏。
投射收回交还三步曲:
首先,投射的信号就是情绪,表现为委屈、失望。
委屈:内在需求未得到满足,内在就会缺失。委屈成为主基调,会经常感到委屈。就会在现实关系当中找理想的父母。
我们每个人都会去寻找我们童年时期未满足的需求,未满足的爱和被爱的感觉,曾经所有的伤痛和未满足的需要。这些让我们内心有一个空洞时,就会在未来的人际关系中埋下定时炸弹。
失望:需求未满足时就会失望。失望的前提是有一份期望。对某人有期待,如果满足了就会很愉悦,如果未被满足就会感到伤心委屈。这种失望委屈,日渐积累,关系就会疏远,甚至破裂。这是婚恋关系破裂的根源,也同样会在其他关系当中体现。
二、人际关系中的投射现象。
代表性的4个关系:
伴侣:孩子对理想父母的期待未被满足,和父母的关系是我们与他人关系的一个“底板”。当我们与他人产生关系,走近并开始有所期待的时候,又因为对方无法及时回应和满足,失望使我们的痛苦就会随之而来,这份痛苦正是我们小时候一直相伴的那份伤痛。
“一见钟情”:一见面就非常喜欢的时候,投射已经发生。我们可能会感觉到对方的能量、笑容、眼神……特别像理想的父母,或者有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让我们内心有所期待,心生向往。这份好感的背后隐藏着对理想父母、自己的向往和投射。随着情感的发展,开始的投射或光环的晕轮期开始消失。情感关系来到了真实的爱,或者从期待满足到失望。
领导:领导、老师、权威……:疏远、害怕、压抑、不尊重、怕被忽略。当我们跟另外一个人出现各种情绪缠绕和痛苦时,甚至充满了超出和他这种关系本该有的期待时,往往投射就已经发生了。当我们对他人有投射,是我们要收回。当我们感受到别人对我们有投射时,我们要交换。让我们彼此都回到当下这个身份当中。当我们越来越清晰自己的身份,年龄,当下环境中的身份定位时,那位同事也会远离我们。
挚友。挚友、闺蜜、红颜知己……刚开始关系很好时,我们会对对方会有很多期待。我们和父母的关系比较好时,会要求比较过分。和父母的关系不好,即便有一份亲密关系,我们也会把他推远,不敢靠近,怕受伤,怕被拒绝。在我们跟朋友的关系当中,出现一些纠葛和纠缠时,投射再次发生。这时我们应该收回投射,成长自己。
亲子关系。我们也经常会把孩子投射成父母。当我们看到孩子的内在,面临我们时变得成熟。也许孩子在我面前就已经站错了序位。当孩子承担不了,也不想来到父母的角色,亲子关系就会出现冲突。当我们面对孩子有委屈的情绪或过度失望时,我们要反思是不是把孩子投射成了父母。
当我们内在还没有充分成长,人格还不太成熟,我们内在还住着很多个受伤的小孩,我们又到外面去寻找理想的父母。我们就会发现无论是伴侣关系、领导关系、朋友关系、亲子关系……都会出现一系列的挑战和冲突。我们内在也会出现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