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无非做人与做事。而做人与做事,造就出智者与弱者。
智者也,要圆会圆,要方能方,弱者呢,跟风随流,毫无主见。
做人,应秉承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讲究规矩,没有造作,更有精气神。
做事,不违背自己的道德底线,对得起良心,有原则,敢于开拓,探寻到属于自己的事业。
常常听到身边有人说,做人当如xxx,低调沉稳不张扬,做事当以党性立身,干实事、求实效。
而要将做人与做事都做好,更深层次在于学习:跟高人学,向书本学,和媒体学,更要在实践中学……
这“高人”往往是某一领域的成功人士,人生智慧早已积淀于胸,他们的侃侃而谈就是他人生经验的分享,仔细聆听很受启发。他们就像人生导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常常一些充满个性、灵性和才气的真知灼见,或寥寥数语,则会让人少走许多弯路,少费很多周折,甚至帮助我们在认识事物、解决问题上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毛主席认为,学习分为两个方面,既要学有字之书,向书本学习,还要学无字之书,向实践、社会和人民学习。
古人为我们留下的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智慧结晶,这是我们永远学不完的。幸运的是,在如今互联网时代,网络削平了阅读的门槛,它让每个热爱阅读的人都能读到海量文字,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尽收眼底,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营养流入我们的精神血脉,丰富着我们的文化底蕴。
余秋雨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以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学习理论知识,坐而论道远远不够,必须躬亲实践,来证明我们学到的知识是有用的。比如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是创新、创造性地去讲求效益还是照抄照搬书本知识死读书?刻舟求剑的故事只能贻笑大方。
生活是最好的教育,社会是鲜活的课堂。面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需要不断转变观念,及时调整心态,跟上时代的节奏,做无愧于时代的奋斗者。
华罗庚有一句名言:“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是支撑我们做人与做事的源头活水,终身学习也是我们完美人生的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