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化系统必然具有社交属性
科学家们已经证实,社会认知是人类思维运作的既定模式。社交关系对人类的幸福至关重要,以至于心智化系统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它们。当我们处于休息状态时,心智就会陷入一种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穿梭的内在遐想中,并会从不同角度思考社交关系。在休息的状态中,心智化系统会处于比较活跃的活动状态,而那些与任务相关的区域则不太活跃。当我们进行反思性思考时,即针对自己和他人心智的思考,心智化系统的活动就会比休息时更加活跃。
反思能力:连接心智和身体
反思可以发生在多个层面。这不仅意味着认识到孩子的行为和他们内心感受、意图之间有联系,而且还可以让父母在自己的行为与心理状态,孩子的心理状态和父母的心理状态,以及不同心理状态之间建立起多重的联系。父母跟孩子互动时所建立的类似这样的联系越多,父母越善于反思。
反思并不总是要跟孩子分享你的想法。这里的关键是,父母不需要分享他们所想到的每一个具有反思性的联结。反思的首要目的是支持牢固的亲子关系,而且父母可以决定分享多少。但是不必担心需要做到10分的完美的反思,事实上只需要做到5分钟就已经足够好了。
为什么要进行有意识的反思?
答案就是:一切有意识的加工过程,包括有意识的反思能力都能让我们有更多的灵活性,可以第细节掌握得更准确,同时提升我们对情绪和行为的调解。然后有意识的加工过程相对较慢,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为了提高效率,大脑会尽可能多地选择依靠无意识的加工过程,大脑只会在有需要的时候才使用有意识的加工。因此,父母必须锻炼有意识的反思能力,当反思能力是在无意识层面运作而产生错误的回应时,父母可以立即切换为有意识的反思,来修复这种错误情况,给予孩子正确的反馈。
有意识的反思支持自我调节
当父母心烦意乱并对孩子反应过度时,有意识的反思可以帮助父母获得掌控感。同时,父母也可以教会孩子进行有意识的反思,以此作为一种自我安抚的方式。比如通过语言表达情感,让孩子的感受得以平静。
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的回应,更多的是他们行为对于我们的意义,而不是行为和意图本身。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作出的回应不一定是正确的,因为并未考虑孩子的感受以及意图。只有通过有意识地思考孩子的行为带给我们的感受,对我们的意义,孩子为何作出此种行为,才能更好地把握对孩子的回应。
神经影像科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对感受进行反思以及将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是一种有效的调节负面情绪反应的策略。强烈的情绪感受,或者看到可以唤起情绪的图像,会增加大脑杏仁核的活动;对感受的反思或者用语言描述富有情绪的图像,可以降低杏仁核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