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妈妈,我不想上幼儿园———区分是事实还是感受
九月是开学季,对于3岁的小朋友来说,是很重要的日子,他们要独立进入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去了,相比孩子来说,更着急的是作为孩子的家长。
早上推开门,正在上班的路上,前面一位妈妈牵着一个小男孩,小男孩说:“妈妈,我不想上幼儿园”
妈妈停住脚步,蹲下来说:“你为什么不想上幼儿园呢?幼儿园里面有很多小朋友,你想妈妈,我也很想你,我下班了就可以来接你,幼儿园里面有很多好玩的玩具,还有小朋友,老师可喜欢你了”
小男孩,听完以后就开始撇嘴哭起来,要妈妈抱,挂在妈妈的身上…大哭,我要妈妈跟我一起上幼儿园。
听着对话,熟悉吗?是否有画面感?
当我们听到,妈妈,我不想上幼儿园?
—你是选择像故事里一样,赶紧给孩子灌输,上幼儿园的好处,
—还是说,那我们就听孩子的,不上就不上
—还是说质问孩子:你怎么能不上幼儿园呢?
如果你有上面的想法,想想为什么你会出现这样的回应。
我不想上幼儿园—它是一种感受,还是事实?
再来举个例子感受一下:
我们成人每次假期过后,第二天就不想上班,就会发牢骚:“明天,我不想上班”
—如果此刻一个人在旁边立马回应你,跟你噼里啪啦解释上班的好处,你是什么心情?
—不想上,就请假呗。
—质问回应你:“你怎么能不上班呢?不上班你怎么养活自己”等等,
以上三种是你心里当时希望得到的回应吗?
当我说,我不想上班,我是真的就不用上班了吗?
内心知道还是要上的,但是为什么还是要说,这是一种用看似事实的语句来表达感受。
说明此刻她的情感,需要得到接纳,倾听,支持。
——“是的,要是你希望假期再长一些”
—“要上班了,从轻松的状态转变为上班,会感受到压力”
—或者一句“多么希望自己不用上班呀”
你的心情是不是都会比上面三种要好多。
所以,孩子也是一样的,当孩子说,妈妈我不想上幼儿园的时候,他在表达她的感受,这句话的背后是:一个人好孤独,妈妈都是不认识的人,都是陌生的环境,我不要和妈妈分开等等,而此刻,孩子需要的不是各种解释。
可能是一句倾听的话:“是的,要是妈妈在就好了”
“你多么希望妈妈陪着你一起上幼儿园呀”
“妈妈不能跟你一起上幼儿园,你感到难过”
对于感受的表达,应该先给予情感的联结,才能给孩子蓄杯,给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