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笔者有点不知道读什么书了,开始的想法是想系统地读一些关于哲学方面的书,但是感觉读着有点痛苦,很难坚持下去,所以看书还是很随意,往往是一时兴起加入书架后可能就不会问津了。我们到底为什么读书,要读什么书才好呢?
在网上看到一位老师讲到读书的四种境界:为考试而读书,为博学而读书,为兴趣而读书,为思想而读书。四种境界,为着不同的目的读书。前面两种是功利性读书,后两者是非功利读书。应该很少人为思想而读书,能做到的想必不是一般人。现在的大部分人都在前两种阶段,因为是功利的,有利可求。笔者更多是为考试而读书,偶尔读一些比较感兴趣的书籍。
“为思想而读书”感觉要到一定的境界,有了深刻的思想觉悟才行。为考试读书,就不多说了。在课余时间,既然我们是为博学、为兴趣而读书,那就系统地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吧。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一个领域的知识,借此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所谓,学不在多而在于精。然而,更多时候,尽管我们读的是自己感兴趣的书籍,但要读完一本冗长的书籍,接受新知识,还是会有点痛苦,但坚持下去总能有收获,或许会发现一个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