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018年5月28日21时34分,公号大V『视觉志』发文《凌晨3点不回家:成年人的世界是你想不到的心酸》。14个小时后,阅读量突破660万,点赞量突破2万。约摸着我这篇稿发出时,那篇刷屏文已经给『视觉志』带来了百万RMB的等效广告收入,比炒房还赚钱,羡慕吧?
然而,你仔细看文稿就会发现,支撑这百万软妹币收入的,竟然是一些不知道从哪儿来的图、以及用图意淫衍生出的所谓“同理心共鸣故事”。人家一边隔着屏幕骂着你这个煞笔,也一边贩卖着你的焦虑,赚得盆满钵满呼哧嘿哧。
01 诱导
文字这个巧言令色的坏家伙
诱导首先体现在选题上。
文章选题成功地利用了人性永恒的需求:卖惨——这个贪婪和懒惰的畸形产儿。你要相信,那些新媒体小编,是在隔着屏幕操纵你的脑壳,因为对他们而言,洞察理解人性的普遍需求、长期研究目标人群痛、等待大热点的爆发,便是他们的选题三部曲。而人性七宗罪——暴食(Gluttony)、贪婪(Greed)、懒惰(Sloth)、愤怒(Wrath)、骄傲(Pride)、淫欲(Lust)、嫉妒(Envy),则是他们的首要目标。
特别是,当当贪婪和懒惰凑一块儿时,生出了这么些畸形巨婴:一边要着房子车子票子,一边要着星辰大海山野城火,却又抱怨着周遭的一切,不想直面当下生活的苟且,只好用卖惨自我安慰。
标题
看到标题中“心酸”二字,止不住的生理性厌恶。
事物是客观的,但你的感受是主观的。如果你先入为主觉得心酸,那么你就太委屈你那颗强大的内心了。如果这种程度,你就说自己是为生活拼尽全力了,你就心酸了,那么,你活该。
“天天加班”?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你每天都凌晨三点还在办公室?如果没有,那就仔细算算几分之几是正常下班享受个人时间,不要轻易否认自己在不加班的时候所获得的快乐,这对你的生命不公平。
“拼命工作”?
拼命分两种,一种卖时间卖体力,一种卖智力,不要用卖体力低级惨,囊括卖智力的高级乐。也不要把自己未在工作时间内完成的任务,冠以“拼命工作”二字,这是对你生命的亵渎。
凌晨三点,这是你自己选的。不要说老板要求的、事情突发紧急这些烂借口,因为你认可了这件事的意义,你才去做的。既然做了,就去坦然接受吧,没什么可抱怨的。不要成天在那儿卖惨,结果不会和你演戏。
文字是有诱导性的,不要被它的巧言令色蒙骗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你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强大,所以大可把心酸踩在脚下。
02 意淫
无视照片客观事实,强加意淫背后故事
首先,文章一开始边用北上广深凌晨夜景图镇住你,让你臣服在夜晚的一篇漆黑当中无法挣脱。然而,照片强调的时间背景确是谎言:毕竟,00:38的东方明珠,根本不可能亮着,因为,它的亮灯时间是,18:00—22:00。
从第一张图大言不惭的强调你就可以知道,人家早已不顾真实性了,而是为了选题选题而歪曲事实。
你怎么知道是赶最后一班地铁,难道这不是贩卖情怀的常见词眼?我不知道写手从背影中看到了什么,反正我看到了一个独立而强大的灵魂。
只想问问大家设身处地想一想,连续8小时神经高度紧绷后,你的神经是突然间松懈瞬间入睡,还是逐渐放松就地倒下?
你怎么知道,看向橱窗中的车时,他的内心不是向往,不是充满力量?
普通人家门口,会备着麻布口袋?虽然不否定席地而睡的事实,但是从地砖大小、墙身瓷砖、立体面接连处来看,这应该是室内而不是家门口走廊吧?
并不是批判图片虚假。
相反,图片很真实。
但是,请不要为了特定目的特别臆测背后的故事,拼凑主题哄骗众人。
03 伪善
素材内容和负责人的回答,都是伪善。
深夜赶稿80页PPT,电脑突然蓝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然是第二天会议急用这么重要的事情,那么是不是应该设置好PPT的自动保存时间间隔?是不是应该有自动云备份的习惯?如果真的想解决问题,那么发完朋友圈求救之后,是不是应该自己小手一动搜索了解一下电脑蓝屏解救方案?在那儿双手合十自言自语哭着闹着“谁来救我”,算什么真正的补救措施?
再者,出了事儿就直接写辞职信甩甩屁股老娘不干了,这算什么英雄好汉?而且这个时候才刚刚入凌晨吧(00:38)?天还没亮吧?客户还没来吧?即使只做一点,也还是可以做的吧?这种危急时刻陷老板、陷公司利益于不顾,不仁不义。
好在姑娘又从头开始做了。但是后面为了鸡汤而鸡汤的“去HR办转正事务”,真的是唬人不过脑了。
负面高唤醒贩卖完焦虑后,文章最后强行用一波所谓的正能量收尾:
然而,全篇那么长的篇幅,最后却不放上几张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呵护的图,只给上三段毫无文采、无关痛痒、逻辑混乱、为了正能量而正能量的文字。您这是真心正能量?还是只是为了逃避可能而来的道德批判而被迫正能量的正能量?
这段文字,也就成了视觉志创始人沙小皮否认『贩卖焦虑』的“正当理由”:
最后
两方面事情
各路大V家继承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10w+微信小编们,拜托你们,写文时,多一点真诚,多花点时间,少制造点精神垃圾。读者也是有自我独立意识的行为个体,不是你可以随意操纵情绪的煞笔。
此外,断章取义谁都会,但为了归还读者求真求实的权利,如果文中有故事,烦请文末补充故事链接,提供真实性参考。
另一方面,
作为读者的我们,对于精神垃圾,适当拿出自身七宗罪中的仇富心态:怎么,用这种low爆的文章,就想来利用我套现?不好意思,没门儿!滚粗!
知识碎片化时代,你可以选择相信相信别人所说的,个体知识体系被碎片得无法独立。但是,也可以选择将碎片化视作练习个人Connecting The Dots能力、进行独立批判的良好契机,相信自己,在这种碎片化练习中,总有一天会编织好自己完整的知识网络。
前者让你陷入失控的深渊,后者让你把握住自己的生命,你选哪个?
但完整的深度还是很重要,正如伟大的嬉皮研究公社鱼老师说到的那样:
速成的也是速朽的。唯一的方法除了成体系多领域阅读/阅历,走走看看再实践沉淀,无事关机发呆神游养精神,好像也没别的了。
Our Minds Are In Our Own Hands.
与君共勉
一些数据观点出处:
鱼老师. 即时退出当代生活
粥左罗. 新媒体运营30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