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读书其实自己底气还是有很大不足的,从小就不自觉活在应试教育之下,大学四年时间也没有好好把握多看一些书,涉猎更广的世界,现在想来真是遗憾,今年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个月能够看2-3本书,但好像也没有完成,只是今天刚好是世界读书日,再加上李笑来本周专栏主题是有关于知识的,也是谈谈自己的感受。
01
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时常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它无时不刻地提醒着我们知识的重要性。但我相信我们中也见过很多人说起类似的说:以前年轻的时候不懂事,要是多读点书就好了,悔不当初啊。在人群中这个比例应该还很高,说起来自己还是有一定自律能力也是这群人的一员。只不过这些遗憾、悔恨的人绝大部分都不曾改变,只是让遗憾继续甚至是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想来也是可悲。所以读书读什么也许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而是开始去读,而不是让读书只是成为口头禅。
02
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李笑来说所谓知识指的是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且长期来看更可能带给我们更好结果的那些信息。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可以简化为是否有用。如此一眼望去很多书都是无用的,比如说言情小说,因为它是无用的,根本对改变我们的生活毫无帮助,这也是我非常难得读小说的原因。长期是站在时间这个维度来看,这也是很多人忽略的一个因素。绝大部分时间中我们是理性的,只是想学习有用的东西,而且希望能够立竿见影。这就好像是我们在学校中拼命地读书,然后读书的效果就能够在试卷上显示,但我们都忽略了时间这个因素,因此我们大多数人在毕业之后就停止了读书,而当年在学校所学习的又有多少是真正有用的,让自己生活变得更好呢?从这两个角度望去,那些通识的书籍毫无疑问是我们该读的,比如说逻辑学、概率论、心理学、认知模式等,因为这些书籍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思考认知,更是能够在此基础上繁衍出更多的知识,想来美国学校重视通识教育确实明智。
03
这两年随着社会节奏越来越快,每个人都愈发焦虑,能够静下心来阅读的人越来越少,因此碎片化阅读成为一个热词。这里不得不说下罗辑思维,罗胖借助着移动互联网的底层设施一开始凭借着说书人的身份快速实现品牌崛起。罗胖崛起的背后我认为有个原因还是比较重要的,即他解决了这个社会很多人的焦虑,而这些人希望能够快速在短时间内了解一本书。毫无疑问这种商业模式确实解决了很多人的痛点,但对于读书这件事说实话确实没有太大帮助,因为仅仅是通过一个视频或者一段语音就想读懂一本书确实不太现实,毕竟这些内容过于碎片化了,无异是盲人摸象罢了。而碎片化的信息是无法构成知识的,这也许过去几年罗胖的视频会看,语音也会听,但对我真正的影响确实是有限。仔细想想碎片化的只是我们时间,而知识从来没有被受影响。所以我们要学会用碎片化时间完成持续连贯的学习,从而形成知识体系。笑来老师说每个人要学习打造多维竞争力,对于读书来说也是如此,就是说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涉猎不同领域,形成不同的知识体系。因为这些知识很可能会在未来发生连接,产生奇妙而又美好的结果,所以某问前程但行好事是读书是也许是不错的策略,反正我决定践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