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去年十月中~十一月底,我到台南去住了一个半月。原本是很酷的,前三天、末三天订了青旅,人就去台南了。想像中,我希望自己住到青旅后,每天可以和一位不同的住客互动、交换生命故事分享。但到达的第一天,就发现我在网路上订的那间青旅,虽然已有些名气、也经营得有些规模了,但房间、大厅都在地下室,还是会给我局促的感觉。虽然是四人独卫间,但对向来惯于独居的我来说,还是难以适应。隔天我就找到月租房,赶紧搬走。
去年十二月上旬~今年元月中,我去了厦门住了一个月多。原本又是前三天、末三天订青旅就去了。虽然是国际青旅,经营得更有景观、更有规模,房间也不在地下室,但我还是极度不适应,一样隔天找到了月租房,赶紧搬走了。
住得不适应,都还没把自己给安顿好,当然不会有『家』的感觉。
今年三月初~六月初,我去了合肥住了三个月,这回不再住青旅了,而是住到了同学的亲戚家里。虽然已经是住在别人的家里,甚至都还搭了伙,但还是不适应春寒料峭的气候,住了三个礼拜之后,还是搬到酒店去了。
住到酒店去之后,又恢复独居、又可以洗热水澡,住了两个月之后,要离开合肥到武汉去的时候,自己竟破天荒有了淡淡的『离愁』,这倒是我始料未及的。
六月初~七月中,我到武汉住了一个月多,从头到尾就是预订了住到『武汉同行』青旅去。这一回,虽然没有独主卫生间,甚至还是住八人间,前两夜还严重失眠,但还是想跟一群小鲜肉一起过着我的『向往的生活』,这回就没赶紧找个月租房或酒店搬走了。
六月中旬我还去了一趟纽约另类寻根之旅,回想起来,六月中之前的失眠,我会解读为我的『内在小孩』在发挥他『奇妙之子』的本能,在帮我『调时差』。
从纽约回到武汉之后,虽然没再失眠了,但整夜吹冷气,尤其是近摄氏二十度的低温一整晚,还是让我没法有『安顿好自己』的感觉,于是十天后,我还是换到了没有空调、七月火炉般高温而没人想去住的『榻榻米房』。从此,白天和小鲜肉们愉悦的互动、夜晚没有冷气的独居,我完全有『安顿好了』的感觉。
前天~后天,我到了成都,住进了朋友推荐的『撒哈拉何兮』青旅。一间空间超大的青旅,光是大厅,很可能就涵盖了台南青旅的所有空间。我住的第一个晚上,同房的是两位欧美的小鲜肉,可惜,冷气滴水,我睡在下铺都被滴湿了,只好换房。今早出门虽然没买到素食包子,但还是可以点外卖。回到大厅,有沙发区、夹层懒骨头区、夜间放映区、吧台区,我找到了一个木头地板区,在这儿写写文章。待会儿点个外卖也好、出去找兰州拉面也好,都有『把自己安顿好了』的感觉。
虽然昨天朋友来了,逛了一圈之后,说像『宿舍』。但,奇妙的是,我却有了『家』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