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说:“你有一套体系,而且获得了方法,但不去练习,这是我担心的第一点;学习之后不去讨论,不把它转化为一种表达模型,这是我担忧的第二点;你了解了应该做什么,却不尊重它,不去反复练习、操作,这是我担忧的第三点;明明知道这是错的,却不能下定决心真正改正,这是我担忧的第四点。”
简而言之,如果我们学了一样东西却不能把它应用到实践中,不能持之以恒地修正自己的行为,不能把学到的知识用行为把它表达出来,那学了有什么用,何必输入那么多呢?输入多了,而没有产出,徒增混乱。
儒家对知识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知识从来都不是掌握之后做成ppt的,那是很浅层的做法。知识是用来指导我们实践,并且不断修正我们日常行为的。
如果知识太多,以至于你来不及学习,不如少学点儿,多做点儿,你关注的焦点,身体的体悟,都应该在后半段,而不是前半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