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至岁尾,各大平台纷纷推出各类年终大促;各类媒体也天天推出各种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的文章及段子;朋友圈也不断有人唏嘘感叹,似乎2017都过得不尽如人意,期待来年开拓新局面。
坐在阳光暖暖照射的阳台竹椅上,我静静地享受着这难得的冬日阳光,手指划着手机屏幕,翻看着简书上的各类文章。
2016年底,看见微博里的推荐,注册了简书,开始只是隔三差五的翻翻,在浏览微博、豆瓣、头条、知乎后打发时间地翻翻,并没有太在意,也几乎没发过正式的文。
董卿曾说过:“世间一切,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就有了雨;春遇到冬,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就有了永恒;人遇见人,就有了生命。”
而遇见简书,并且由了解到喜欢、从而投入,是在今年的10月。
依然是个暖暖的午后,小长假的悠闲让我有了更多可以挥霍的时间。
漫不经心地抿着清茶,翻阅着各大平台,间或给觉得顺眼顺心的文章或段子写上几句评价。
无意中看到了无戒365写作训练营,鬼使神差般地点开看了下去。
可能是午后的阳光让我有些困倦,从来不喜欢约束的我,那天竟迷迷糊糊就交费报名参加了365写作训练营。
2.
等到10月23日正式开营时,我以近几年来前所未有的毅力早起听课,然后像小学生一样开始了读书、看文、互动写评价、每周五次更文的日子。
两个月的时间即将过去,看见群里的小伙伴们许多都取得了不小的收获和进步,真心为他们感到高兴。
尽管我没有取得可以值得夸耀的成绩,可我作为一个同行者,亲眼见证到了其中起起伏伏的过程。
我自己,也在心底为自己点了一个小小的赞。
年过四十的我,在这个00后都被称作阿姨的年代,在这个被称为油腻的中年人的年代,在国际标准45岁还是青年人的年代,真的有些无所适从了。
可我知道,无论哪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不都是带着点儿心事,带着点儿难言的痛,每天却又笑嘻嘻地生活下去呢?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现实的状况是即使15岁勤奋好学,30岁也不见得能够成就功业,自以为到了40岁就会看透世事、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却发现“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
难道只能等到50岁大彻大悟,60岁也就不再计较得失,所以能达到听什么都觉得顺当的境界,盼着70岁再随心所欲吗?
我想,不仅仅是我,每一个女中年少女都不会甘心在科技日益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在物质发展空前高涨的和美生活中,看着自己犹如父辈般的认命,过早地甘于沉寂,平庸的老去。
处处可见的鸡汤文提醒着我: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努力了至少不会后悔。
还好还好,我也不用“枉把栏杆拍遍,难诉一腔幽怨。”
因为我还有简书。
3.
在这里,如果你愿意隐藏,就没有人会知道你是否老少美丑。
在这里,只要你措词不过界过激,就总会有人看见你的喜怒哀乐。
在这里,你可以“说尽人间天上,两心知。”寻到你以为可以了解你、支撑你内心强大的挚友。
在这里,没有贫富贵贱,也不在乎你身为教授、还是苦为农妇。
只要你用手中这一支笔,写下了你的苦乐哀愁,即使琐碎、即使文笔稚嫩,也终会有知音为你点赞。
更不用说,还有许多聪明勤奋的写者,将自己的思想用笔来变现,成为了斜杠青中年,用另一种方式实现了自我价值,由草根摇身一变成为了大牛。
而这些,在我15岁勤奋读书时,就是想破了脑袋,也不会知道世上还有这样不看家世背景、不究过往前程的成功之路。
至于我,简书的一个默默无名的小白写者,被挟裹在这每日的滔滔文海中,虽然连浪花也未曾翻起过一朵,但依然踉踉跄跄的一路随行。
4.
每个人来到简书,都有自己的目的和目标:或为成名逐利,或为宣泄孤独。
我想:每一个来到简书看文、写文的人,内心都是孤独的吧?
否则,世事浮华,何不去纵情声色犬马,却要在这里独立一隅?
我则将简书看作排忧减压、消遣度时之良地。
既经济实惠,省却闲逛购物网站的经济压力;又能第一时间了解大事小情,不至于成为“山僧不知甲子数,一叶落知天下秋”的傻瓜。
5.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最终能被岁月温柔以待。
可现实是,岁月是把杀猪刀,捅了一刀又一刀,刀刀催人老。
揽镜自照,镜中的人似乎有些陌生,有些你不能接受的憔悴苍老。
不用怀疑,那就是你自己。
再纤细的手,也握不住岁月的流沙。
唯有用手中的笔,写下心底的文字,用那些真情流露的词语去记录去描绘属于自己的印记,才不枉逝去的青春,才不枉自己曾经流过的汗水和泪水。
看到了简书文字,却读到了世界,品尝到了世事人生百态。
写下了简书文字,留下了爱与哀愁,却迎来了倾诉后的轻松与解脱。
昨天越来越多,明天越来越少,我们只能在今天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写就写。
因为,我们有简书,所以,我们就还有希望和梦想。
你,我,她,他,皆如是。
无戒365写作训练营 第41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