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不出局提醒,又到了要交作业的时候了。 其实最早加入写作群的想法是因为我内心有很多的想法,想表达出来,想一吐为快,可是却不知向谁去诉说,更重要的是,这些想法错综复杂,又岂是能在短时间内说完的,乱七八糟的想法说出来别人不care,我也不想随便浪费别人的时间,给别人带来困扰。
那么,如何表达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呢? 流水帐的记录,自己都看不下去,如同祥林嫂般的喋喋不休,令人从同情到生厌。 大多时候想表达A的时候,有很多杂乱的思想在干扰,让我不得不把BCD…Z也缠到一起,变得愈加复杂。最后不得不写出一些违心的东西应付一下作业,既没有得到倾诉的疏解,反而又多了对自己无能的痛苦。
如何理清思路真正写出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解开困住自己的这些绳索,在这些过程里,得到情绪的宣泄或者情感的抒发,了悟一些思想,走出自己编织的困境,真正做到inner peace,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发现担心失去已有的东西,却又想贪心地再得到更多:望子成龙、财富自由、地位、家人的爱和陪伴、健康…… 以为有了这些,才是成功的人生 。
但是怎么样才是成功呢?你刚买了一个120平的房子,还沉浸在喜悦里,朋友说买了一个200平的,你之前的喜悦立刻被冲淡;你孩子考了98分你很高兴,可是发现同事的孩子考了满分,你可能从高兴变成了烦恼。虽然你拥有的都还在,可是对比之下,感觉又缺失了什么。你的苦闹由此而来:需要总是不能被满足,可是人究竟需要什么?
人的烦恼来自于对目标的不明确,容易被外界所左右。真正思考一下,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能坚守自己的想法,不去因为一时的得失而怅然。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Maslow.A.H.)从人类动机的角度提出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等级构成。
但对于美国艾默里大学精神病学与行为科学副教授、医学博士格雷戈里·伯恩斯(GregoryBerns)来说,语词的描述还不足以揭示问题的实质,单纯的生化叙述又忽略了人的主观体验。在伯恩斯看来,所有的需要最终都归结于生理需要。人是欲壑难填的动物。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布里克曼用“享乐跑步机”来描述人类对于追逐满足感的过程。“就在我们全神贯注于对某种特定成就的满足感之际,这份满足已经逐渐淡去,最后终将被另一种冷漠与另一个层次的努力所取代。”比如一家三代住一个逼仄的小房子里,各种不方便的痛苦使这家人的梦想是想买一个大房子,认为买到大房子就会解决一切烦恼,当他们努力工作,终于买到了一个大房子,实现梦想之后,有大房子的快乐可能很快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如果有好的装修我会快乐、要配套好的家具家电我会快乐,为了得到这些快乐而脚步不停地往前跑…… “随着欲望不断增加,快乐感受度时间越来越短,过去有辆新自行车能高兴半年,现在有辆新的小轿车可能只能高兴一个月,人们不停地去追逐一个又一个目标来满足越来越短暂的快乐,也是当代人在“享乐跑步机”上疲于奔命的根源所在。
怎么样生活既可以摆脱跑步机、又能够产生持久愉悦效果的状态——满足。感觉仍然迷茫,人的一生只有一次,人生短暂,在这短几十年里,怎样做到不随波逐流,明白自己真正需要是什么?如何才能不虚度这一生?
美国的管理学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这样说,“上帝评价我的尺度并不是金钱,而是我曾经接触过的一个个具体的人。”
克莱顿教授曾经因为提出““颠覆性创新”而名满天下,2010年春,哈佛大学邀请克莱顿教授为毕业班的学生做演讲,请他向全体学生阐述如何把管理学理论运用于每个人的具体生活中。克莱顿教授从制定人生战略,做好资源配置,避开“边际成本”错误,选择恰当的衡量尺度这几点来阐述他的观点。
在这次演讲的之前,克莱顿教授被诊断出癌症,他也以为自己时日无多。这段经历却让他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新的深刻认识:“不少公司通过我的研究获得了巨额收益,对此我心知肚明。我知道自己的确有过重要的影响。但这场疾病让我发现,于我自己而言,那些所谓的重要影响恰恰微不足道。“
克莱顿教授在这次演讲最后的建议是:想清楚你到底想要以何种标准来评价自己的一生,并坚持将这种标准落实到每一天的生活之中,只要你能做到这一点,你就一定能拥有成功的人生。 心理学有个效应叫巴纳姆效应:“我们常常会受到周围信息的干扰,从而迷失在自我当中,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 我想,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能够做到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经常告诫自己,不因为外界的干扰来打乱自己的步伐,人生就是一场经历,尽人事,听天命,坚守初心,求仁得仁又何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