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讨厌“干货”

百度百科上对“干货”的解释是:

“电子商务术语,通常指电子商务从业工作者发表、分享的一些关于网络推广、网络营销工作知识经验和工作方法的文章,因为这些知识和方法都是实用性比较强的,不含吹水成分,也没有虚假的成分所以业内人士通常把这一类分享活动称之为“干货” 。该词现已延伸至各行各业使用,可用于表示某人传授的知识、方法、技能等比较重要或者比较实用。”

只要你稍微留意,就会发现我们周围充满着“干货”。比如:一个星期教你做好ppt的纯干货、一个月减20斤的纯干货、甚至有教你怎么追妹子的纯干货,等等等等。这些“干货”无所不在。

那究其根本,我们为什么需要这些纯干货呢?

第一:因为我们都很忙,懒得再去广度深度的研究一个领域,直接找干货,不是方便了许多吗?

第二:这些分享干货的人,至少也是在这个领域有些研究甚至得到些成就的人,他们的干货值得信赖。

第三:你在心里给自己暗示“我刚刚可是吸收了干货哦”,你喜欢这种吸收了干货就自以为进步的感觉。

但其实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如果你真的渴求“干货”,那么教科书是你最好的选择,如果你说“教科书看起来晦涩难懂太辛苦”,那你就应该思考,你是否如你自己所想的那般渴求干货。

其次我们要明白,“干货”的加工。即“干货—某人尝试吸收—此人有损耗的吸收并加入自身见解—再有损耗的表达—你吸收了那人有损耗的表达—再加入你自己的见解—你得到的东西”。这样看来,“干货”也不那么“干”了吧?

最后,我们应该思考,诸多干货的吸收,真的为你带来进步了吗?

我以前常常被许多带“干货”的文章吸引进去,看完之后,我觉得自己好像学到了很多东西,于是飘飘然,但当我实际应用的时候,我实在是记不起来那么多的干货里面有哪些是可以用来解决我眼前的事。

梁欢说,【“干货”就相当于“浓缩的硬知识”,当我们智力和学识达到某种水平之后,获取“硬知识”的过程就会充满艰辛

所以,如果仅仅依靠“干货”来充实自己,甚至提高自己,那你将毫无见地,驻足不前。

比起“干货”,兴许有温度的“湿货”更值得我们去学习深思。

“湿货”即那些非理性、不客观的东西。这些词汇在如今大多数人追求效率”的浪潮下,会显得格格不入。

但在我看来,“非理性”代表总有鲜活的情感,“不客观”代表总有有趣的视觉。在今天这个社会,这些也是能吸引人串联人的一种特质

“湿货”带给我们的,不是“你应该怎么做的冷血步骤”,而是“激发你对这件事物的兴趣”。这样的“兴趣”会让你去研究学习,甚至让你主动拿起又干又硬的教科书啃干货。

我讨厌“干货”,实则是讨厌竟妄想不费吹灰之力就取得成功的你,讨厌两手端着干货自以为牛逼的你,讨厌跟着“干货”的格子忐忑行走的你。

“干货”是在时代的召应下产生的,对如此重大影响的事,我们无法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但我仍然希望你至少可以成为一个有趣的、有思想的和有温度的人。

有人说,那“创造干货”的过程是不是极其美好的?

诚然。但如果可以,我希望,你把所有你借鉴的创造的干货都留给你自己。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其他人,他们相信,比起吃别人现成的“干货”,那段你避开“干货”,用心经历的过程才是无与伦比的美丽。


end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干货,像是魔咒。 任何一篇文章,标题只要含有“深度好文”,“技术干货”,“业内秘诀”。总能吸引一大部分人前去围观。...
    颜悬哉阅读 3,369评论 91 86
  • Android 自定义View的各种姿势1 Activity的显示之ViewRootImpl详解 Activity...
    passiontim阅读 174,138评论 25 709
  • 本文是学习《The Swift Programming Language》整理的相关随笔,基本的语法不作介绍,主要...
    Arnold134777阅读 639评论 0 1
  • 今天春分那个点,济南这座城市阴云密布,下起了小雨。真是春天的惊喜。 济南真的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差异有点大。长沙很...
    一隻萬象阅读 233评论 0 0
  • 尊重事实的意义情绪的产生,是因为期待和现实有落差。先承认事实的客观存在,再去调整期待,才能从情绪中走出来。 更新了...
    预期_阅读 15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