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姥姥、姥爷一手带大的,姥姥是个极其古道热肠的热心肠,特别爱热闹,对人也特别热情,从小的记忆里都是家里面的人络绎不绝,客人们吃喝玩都很自在随意,应了东北那句老话,“别拿自己当外人!”
姥爷不善言辞,但是也很热心,冬天下雪的时候,会把院子里面的,包括整个巷子里面的雪都扫干净,只要别人有需要,没有二话!
所以,二位老人的人缘极好,街坊四邻都喜欢他们。二老去世的时候,几十年的老邻居,得到过他们帮助的有心人,好多好多人来送他们,很多人甚至伤心的落了泪。
从小耳濡目染,我也是个热心人。初中的时候,会到姥姥家去给同学过生日,晚上还住下。2002年世界杯,带了一堆同学回家看球,因为姥姥家离学校近。高中的时候班级里谁的校服裤子不合适,我会给背回家让我妈给改一下,因为家里曾经开过裁缝店。大学的时候,班级里很多关系好的人都去姥姥家住过,因为人家去了,姥姥就不让走了,非让住下来!(我在家乡读大学)
可是,随着我开始工作,进入社会,却因为东北人这股子豪爽劲处处碰壁。因为,我慢慢发现,每当你向别人表示出善意,别人会传来警惕的信号,“她为什么要给我这个,有什么企图?”“她为什么帮我,想从我这得到什么?”我开始发现,好像姥姥、姥爷的世界太简单,你对别人好,别人感激你像是老人们的处事方式,对于年轻人或者这个社会不太合适。
所以,我开始关闭我的“善意”,渐渐融入到周围的环境,别人送的东西,想一想我对他有什么帮助,或者表达什么感激。接受帮助,想一想有什么可以回报,或者最近怎么可以提供帮助。开始把自己装进套子里,冰冷的看待这人这事……
最近,带着孩子回老家,刚定了大概日子,老姨就发微信来说,什么时候火车到家,我去接你。我好久没回家了,想了想,去买了个口红给老姨家的小妹,以表达感谢。到了以后,老姨帮忙把我们安置好,就回家了。第二天,带着孩子去二姨家,二姨开小卖部,孩子到那吃喝拿玩。晚上又去老姨家,又是吃喝拿玩。第三天,见到舅和舅妈,带着孩子去超市吃买玩。接下来,还要免费去表弟的度假村吃玩住……
我一时间有点反应不上来了,因为我实在想不出来要还他们什么了,一下子太多太多……好像回到了小时候,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好,不需要你回报什么,也对你无所求,只是想对你好,只是简单的表达自己的“善意”。而这种善意来自亲情,来自爱。对于家人,社会上的防备应该卸下来,只需要接受,彼此之间的关爱和无所求才是亲情的本质,才是我们不管怎么样都要回家的动力。
在外面久了,好像好久没有过亲人围绕的感觉了,回家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