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演员明星,看着风光无限,拿着巨额的片酬,过着人上人的生活。但是在历史上,戏子,却是最低贱的存在,被视为社会的最底层。
读《红楼梦》的时候,我们总是聚焦在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我们的目光总离不开大观园的亭台楼阁,我们的惋惜都给了命运悲惨的女子,我们的心总系着贾府的兴衰,我们泪也只为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而落。
却忘了还有一群人,在一闪而过的文字里,她们的命运更加悲惨,更值得我们同情和倾洒眼泪。
她们便是元春省亲时候,贾府从苏州买来的十二个女戏子。
她们被买来的时候,年龄不过是十二三岁的孩童。那样小的年纪,少不更事,便离开家乡,来到千里迢迢的北方,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可见其一生将会遭受多少苦难。
虽然《红楼梦》里没有具体写到十二伶人的出身,但有“买”就有“卖”。从“卖”这个字我们就可以看出,她们的出身是何等低微,都有着迫不得已的原因,否则,也不会到卖的地步。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戏子出身,有些是从小无父无母,为了生计,不得不甘愿成为梨园的一员;
有些是由于父母重男轻女的思想,把女儿卖给梨园和戏班;
更有些是像香菱一样,被人贩子拐卖,从而进了戏班。
总之,他们的出身决定了他们一生的命运。
进入贾府后,你以为她们就过得好一些了吗?
并没有,反而是更加的苦难。他们在贾府的地位是最低下的,低于那些奴仆丫鬟。
你想想,这十二个女子,漂泊他乡,在这样的权贵之家里面,注定少不了冷眼和屈辱。
他们不仅被主子欺负,连下人们也经常欺负她们。尤其是她们名义上的干妈,名为干妈,实际上,这些在贾府混了多年的“老油条”,是最精明的,善于算计的女人。她们从来没有把这些戏子当作真正的女儿看待,而是当作压榨的工具。只为了从中谋利,甚至剥削,虐待她们。
最著名的便是芳官与她的干妈何婆子之间的矛盾,以"保管"为名,扣留芳官的银子,连洗头都只能用剩下的。若是不服从,就是拧脸,戳头,就是骂“小娼妇”,骂“充小姐”的,骂“花钱买来的”。(就相当于今天指着鼻子骂一个女孩是妓女,荡妇,可见骂得多恨!)
最后,在树倒猢狲散之前,这是十二个女孩子率先被王夫人赶出了贾府。
芳官在小说里最得宝玉的宠爱,但是受的苦难也是最多,最终的结局是被迫出家,青灯伴一生。
龄官性格孤傲倔强,但又痴情,她暗恋贾薔,但又没办法表露心迹。在那个年代,这样的爱情注定是没有结局的。她的命运如笼中的金丝雀,不知道是困死在笼中,还是有一天得以飞走。
菂官与藕官在戏中互为羁绊,现实中也情深义重,最终菂官惨死在贾府里,藕官也在菂官死后心灰意冷,与“续弦”的蕊官出家为尼。
其他女戏子的命运在被逐出贾府后,散的散,被卖的卖。
总之,她们的命运跟贾府的命运一样,逃脱不了悲剧的结局,跟《红楼梦》众多的其他女子一样,不免“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她们的一生,是人世间被悲剧的一生。原本是天真少女,却从小被买来当作娱乐工具,流落他乡,被主子剥削辱骂,最终被驱逐、出家、流落,甚至生死不明。
这是何其悲哀的一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