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原上文
我是“原上文”,80后写作爱好者,点击“关注”我,每天和你分享平凡生活的点滴。
马上就要过年了,这两天各家各户都是张灯结彩,翘首以盼新春佳节的到来。
我也整整忙乎了几天,把家里闲杂碎小的物件收拾了一遍,都是些看起来都有用,放起来都不用的东西。
慢慢地,把原本简约的房间都快填满了,这回就把不用的东西能送人就送人了。
边收拾边聊起小时候在农村的过年,比现在更有味道。
每年腊月十五一过,基本上就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了,那时的土房子是需要掸灰粉刷墙面的,把方便移动的家具摆件都要搬出房子外面,大的物件不方便搬要用塑料遮起来。
接下来,父母就要分工啦,掸灰的、刷墙的、敲打毛毡的,所有营生做完,一天也就过去了。
洗衣服、蒸馒头、炸糕、卤肉、贴窗花、贴春联、挂灯笼、祭祀等等,年前的每天都挺忙乎,准备工作全是为了过年做铺垫,过年的仪式感也是在这样的精心准备中慢慢酝酿。
尤其是小孩,天性喜欢热闹,营造出新年欢乐喜庆的氛围,是童年里最欢欣鼓舞的事。
到了除夕,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年夜饭、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电视机传递着全国人民的祝福。
回忆往昔、期盼新春,这样温情无限的场景,不论身在何方,回忆起来都是浓浓乡情。
伴随新年钟声的敲响,缤纷璀璨的烟花照亮了黑夜和大地,每一发升空的礼花,带走了过去一年的心结,迎来新的一年的期盼。
因为环境污染,现在很多地方都不允许放花炮了,过年能吃到的也不再稀罕,不再像物质贫乏的年代那样强烈的期待了。
新生代,再也没有吃苦的机会了;
因为生活富裕而可以有多种选择了;
然而吃苦,却是父辈们年复一年的平常生活;
也许,社会变化了,信息畅通了、手机里都有了,想吃啥可以吃啥了、想说啥可以说啥了,父母的谈资比不了外面世界的新奇,社会变得让人跟不上节奏了。
吃苦,却成了一种稀奇事!
年味,在不同的年代里带给人们的意义又不尽相同;
年味,是否会淡化在物质世界里,不得而知?
而家乡的年味,像一棵大树,生长在心田里;
岁月弥久,弥久珍重。
我在原上
听闻、感悟平凡生活
记录着身边人、身边事
传递正能量,与朋友们分享、共勉!
我是“原上文”,80后写作爱好者,点击“关注”我,每天和你分享平凡生活的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