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教育法
1.蒙特梭利教师不再以讲授知识或技能为主。她是以观察与帮助者的身份出现,观察儿童生命成长的需要及其敏感期的表现,然后提供相关的材料和活动,使儿童尽量按照其自然发展的内在规律成长。
2.“关键是要激发儿童的兴趣,使他的整个人格都参与活动。”为此,教师必须像火焰一样用它的温暖去振奋、活跃和鼓舞所有的儿童,要想各种办法吸引儿童做各种练习。
3.不要给予儿童不必要的帮助。
在蒙台梭利看来,儿童的兴趣不只是集中于操作本身,而通常是以克服困难的愿望为基础的。如果教师试图帮助他,他常会让教师去做,自己却跑开了。这种不必要的帮助实际上成为儿童天然能力发展的障碍。这些也就是传统教师与蒙台梭利式的教师的主要区别。
4.给儿童安全感。人类的孩子比其他动物的成熟要来的迟,因此他们更需要庇护,当孩子的身体感到危险时,用温柔、鼓励的眼神关爱孩子,才能使他们自由、奔放地行动。
5. 必要的限制。儿童的周围不可有太多的教材或活动的东西。太多的东西反而使儿童的精神散乱迷惑,不知该选择何种教材或从事何种活动。以至不能将精神集中在对象物上。
6.抓住敏感期,尊重孩子成长的步调
敏感性使儿童以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接触外部世界。在这一时期.他们能轻松地学.会每样事情.对一切都充满着活力和激情。
7.在自由中发现儿童。蒙台梭利认为,我们不应该过多地干涉孩子的活动,当然,这并不是丢下孩子完全不管,而是应该把我们的引导变为隐性的。让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中自由探索、尝试。
8.蒙台梭利根据对婴幼儿的观察所研究,认为儿童有九大敏感期,这其中主要以语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和动作敏感期为主。
语言敏感期(0~6岁)
要让孩子处于充满成人沟通的语言环境中,并赋予生活中每一件例行的事与使用物品的正确语言,且不厌其烦地说给孩子听。
9.教师和父母必须观察和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从他们智力的本质入手,训练他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认识自己、改造自己的能力。蒙台梭利提出的观点说明,那些智力出众的人,都是在改造某种状态的同时,不断改造自身、自我发展的人。
10.直捣孩子的内心深处
蒙台梭利强调,为了使孩子能得到正常的教育,大人应该细心地直捣孩子的内心深处,探索出他们需要什么?喜爱的又是什么?尤其要链接自己的宝宝他能接受的又是什么?能够了解孩子,才能帮助孩子;能够知道应该如何给,如何爱,才不会由于您给得“多”了,爱得“过”了,反把他逼出问题来。
想要了解孩子,就必须以多观察,来了解他成长的法则。及时发现他的特长与注意的重心,按照宝宝的天性来养育宝宝,每个妈妈都可以成为非常成功的教育家。
11.给予孩子真正的自由与纪律
蒙台梭利认为,自由是儿童可以不受任何人约束,不接受任何自上而下的命令或强制与压抑的情况,可以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爱的活动。
为了建立纪律,首先,必须建立帮助幼儿对善恶的分辨,对儿童的任何破坏性及利己的行为严格的限制。所谓儿童的自由,应该是在不违反共同利益为原则,如果出现触犯他人或骚扰他人的行为,甚至一些粗暴的行为都要加以限制。
12.儿童也有自己的工作
在蒙特梭利教室中,孩子将独立完成他的“工作”,就算期间发生了错误,也不会有成人帮助孩子纠正错误,而是让他们自己去找到错误的地方,自己改正错误。因其自由、自主、自助的特性,工作和游戏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又不等同于游戏。工作能促进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儿童喜欢“工作”。
要帮助孩子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因此,你能做的事情就是:不要在孩子醉心于某事的时候打搅他。不要介入,直到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情上。然后,一定要为他刚刚完成一件出色的工作而赞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