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23 以清明之心荡涤文化本质—读《生活十讲》

 <<生活十讲>>是蒋勋于上世纪九0年代在台湾一家电台主持一个名叫“文化广场”的广播节目,通过社会现象做话题,反映文化的本质。

文化往往不是呈现在上层的礼数中,却点点滴滴渗透在生活不知不觉的行为中。

 以下摘抄来自此书:

 一个唯利是图的社会,每一个人都会在物化自己与他人的过程中成为受害者。--新价值

 要让下一代有气节,也要有性情,要理性,也要幻想,一个多元的人,才是完满跟健全的。--新官学

 “难”是生命中幸福的开始,“容易”绝不是该庆幸的事。--新伦理

 知识并不能等同于智慧,知识没有办法解答信仰的问题。--新信仰

 没有绝对精神上的快乐,也没有绝对物质上的快乐。--谈物化

 神话有一个无限领域,可以同时满足幻想的创造力与科学的创造力,所以小孩读神话,他将来可能变成科学家,也可能变成文艺家。--创造力

 人生是一座桥梁,重要的不是目的和结局,而是过程。--文学力

 在临终的时刻,怎么看待自己这一生爱的功课,会是一个圆满的分数,或者是不及格,甚至零分?--爱与情

 让等待变成一种态度,一种心态,一种新价值。--新食代

 其中新价值给我的印象很深,文中针对社会上被称为“资优生”的大学生犯罪的问题,提出学校绝对不是训练一批考试机器的场域,我们应该给孩子最好的音乐、最好的文学、最好的电影,让他们在里面自然地熏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对社会有益的价值观。

 知识不等于智慧,考分高的学生未必道德水平就高。

 虽然是多年前的节目内容,但对于当今社会仍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