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三门峡一名5岁男童被一块瓷砖砸中头部,经抢救无效死亡。
5月,江苏扬州一名小伙被楼上落下的大理石砸中右手,致三根手指受伤严重;
3月,浙江绍兴一位母亲推着婴儿车在小区散步,一块砖头从天而降,砸中了婴儿车内的14月龄宝宝头部,造成脑死亡
这样的新闻屡见报端
在满是高楼大厦的城市中,我们战战兢兢地穿行,就怕某扇窗里有只手随意将烟头酒瓶往外一丢,也怕被某处掉落的花盆砖块广告牌“问候”。有人说,不戴个安全帽都不敢出门了。
有人统计过,2019年公布的高空坠物相关的裁判文书有29起,包括19起人身伤害、2起死亡。
一起起夭折殇逝的悲剧因为一块果皮、一片黑瓦、一枚鸡蛋的从天而降,刻画下尘世最悲痛的生离死别。
无辜受害者被迫转折的人生、破碎家庭无处声张的绝望、众多业主无故牵连的苦果,在这一起起高空坠物的事件里,成为城市一道道无法愈合的痛痕。
值得警惕的是,藏在这冰山下面的是无数次高空坠物带来的安全隐患。
你可能就是下一个受害者。出了事甚至无法判断是凶手是谁,很多时候只能自咽苦果。
一条条人命的消逝还不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吗?难道真的要头戴安全帽身穿铁盔甲才能放心出行吗?
高空抛物需要公正的法律和强有力的刑罚处决!
20年前发生在重庆的高空坠物第一案推动了《侵权责任法》关于高空坠物实行“连坐”的立法,一人抛物全楼买单,然而效果也不是很好,也引起了社会热 议。抛物行为人成谜,就存在了找齐业主难、执行判决难等情况,实际上直到2018年,原告赔偿款只收到了一半。
在今年的两会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应运而生,侵权责任篇对高空抛物的民事责任作出了新的规定: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
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
“不往窗外丢东西”将不再是一个生活习惯的随口教育或文明倡议,而是明晃晃的一条红线,就如当年酒驾入刑一般,形成有效震慑。
所以,别再揣着“我就丢个小东西,能奈我何”的想法了,你的随手一丢可是犯法行为。
此外,《民法典》多管齐下,与《侵权责任法》相比,完善了各方的民事责任,针对高空抛物坠物处理困难主要是行为人难以确定的问题,强调有关机关应依法及时调查,查清责任人;规定物业服务企业等建筑物管理人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防止此类行为的发生,否则将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后一条促使物业公司担起责任,加强人防和技防,多安几个摄像头,多增加巡逻次数和队伍,多发动几次相关活动,多张贴禁止抛物宣传,将文明的触角伸得更深更远。
如果重庆高空坠物案发生在现在,那么受害人的亲人可以在找不到具体侵权人的时候,可以请求公安机关介入调查,查清责任人。如果没有找到侵权责任人,可以要求对于受害人可能造成伤害的楼层居民给予补偿。如果最终找到了侵权责任人,受害人有权向侵权人追偿。而如果物业管理公司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则公司要承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
对于高空抛物,《民法典》无疑更维护了公民权益。
在《民法典》实施前后,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防止高空坠物需要自律的道德。
道德自律是法治秩序的最高实现形式。
我们需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增强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培养诚信友善的价值观。新时代倡导我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从小教育孩子严禁乱扔垃圾,普及高空坠物危害知识,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友爱他人的意识,不要随手抛物,管理好自家物品,都是有素质的表现。
防止高空坠物需要良好的秩序。
伯克说:“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
只有树立良好的秩序,才能拥有文明和谐的社会。在新冠肺炎疫情中,从无人戴口罩到人人戴口罩,让大家看到了社会主义国家强大的号召力。媒体应将高空坠物、抛物作为一项重点宣传内容,通过电视网络、广播进行宣传或发动志愿者进行解说,而非仅仅停留在新闻报道阶段。法院和教育单位联动,加强高空抛物的法治教育和文明宣传。
防止高空坠物需要更多的投入。
香港对高空坠物的处理做法很值得学习,他们于2003年专门成立“侦查高空掷物特别任务队”,依据《简易程序治罪条例》处理高空坠物事件,对造成不同后果的行为罗列了详细的处罚办法。我们需要一支专业队伍,或在公安机关成立专门小组,专事专办专管,有利于大大提高破案效率。
总而言之,我们希望通过民众自觉、社会倡导和法律约束来提高一个城市的温度、厚度和深度,给每一个人头上戴上顶令人放心的“安全帽”。
唯愿我们早日戴上“安全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