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讲的主人公,是我老家的一位邻居。
女人是从四川嫁过来的,和男人在打工的时候认识。男人憨厚、老实;女人则截然相反,典型的辣妹子性格,很胖,个头大,嗓门也很粗。村里人经常会开她的玩笑,但她很直爽豁达,从来不在意。
刚结婚时,新房是刚建的,一层楼。两人在家种地,没外出打工。没过多久,两人的孩子也出生了。就叫鑫鑫吧,小时候我们都这么叫他。
有天早晨,男人煮好了早饭,女人不知为啥生好大的气,差点打起来,一双筷子飞过去差点戳到男人的眼睛。之后两人便开始冷战,谁也不理谁,孩子也不管了。
这导致了一个无法挽回的错误。
鑫鑫那会刚学会走路,晃晃悠悠的。父母都不理他,他只好自己在房子里玩。厨房里的灶台上放着一盆刚烧好的水,小孩当然没有意识到那是危险,他手一扒,整盆烫水直接浇到他身上。
听到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父母立刻闻声而来,也为时已晚。
烫伤的疤痕一直留到现在,身上的疤痕尚可以用衣服遮住,可是脖子上蜿蜒曲折的痕迹,却特别明显。
不过,不幸中的万幸是,脸没有烫伤。
女人在外人面前表现的性格虽然不错,但对家人确实另一幅面孔,特别是他的儿子鑫鑫。她打起孩子来真的毫不心软,我从来没见过打孩子打得这么凶的母亲。
鑫鑫回家稍晚一会,她要打;一点事不顺她的心意,她也要打。
她家里时常有准备那种竹条,经常看到鑫鑫身上一条一条通红的伤痕,听到他响彻云霄的哭喊声,遍布整个村庄。
最严重的一次,女人体格大,力气也大,具体什么原因,我忘了,她打了鑫鑫一巴掌,导致第二天鑫鑫右眼充血。
那会我特别同情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母亲,甚至怀疑她真的把鑫鑫当成自己的亲身骨肉了吗?
长期受到这样的对待,让鑫鑫特别害怕他的母亲。
在我印象里,他在女人面前总是唯唯诺诺的样子,低着头,不敢看她,叫他做什么就做什么,而且他也不主动和女人讲话,全程零交流。
在他眼里,我看不到孩童该有的天真与浪漫,大多是阴鸷的眼神。要说有,也是离开他母亲和小伙伴玩的时候,在女人面前,我从来没见他笑过,一直都是很拘谨的样子。
五六年后,夫妻外出打工,鑫鑫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失去了母亲的管教,鑫鑫像从笼子里被放出来的鸟儿一样,挣脱了束缚,开始疯玩,加上爷爷奶奶的管教没什么效果,他开始慢慢学坏。
有一次同几个年级较大的孩子,趁着大人们外出赶集,把一家小卖部的玻璃敲碎,闯进去偷了几包烟和一些现金。
也许是女人小时对他的“管教”留下的效果,鑫鑫在外虽然不学好,但是对他的爷爷奶奶倒是挺好的,很少忤逆他们的意思。
夫妻两在外面打工攒了些钱,家里的房子也慢慢建起来,现在第二层已经差不多装修好。
也许他们意识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在鑫鑫上五年级的时候,把他接到他们工作的地方去读书。
我想,又要再次面对他的母亲,鑫鑫心里大概也是不愿意的吧,但是没办法,此时只能先听父母的安排。
之后,我就没怎么见到他们一家人,只有过年的时候会回来。后面的情况,都是听我妈说的。
鑫鑫在小学毕业后,就辍学了。
他成绩很差,大都考十几分,夫妻俩觉得再这样读下去也没什么用,讲也讲不听,再加上鑫鑫自己本身也不想念书了,大家都同意,于是就这样辍学了。
也不能天天闲着,什么事也不干吧?于是夫妻俩把他带进工厂一起工作,算半个劳动力。有人来检查时,就先把他藏起来。
前段时间他加了我的QQ,现在大概13岁左右,看他好像挺闲,每天发好几条动态。看内容,总觉得他身上带着点混混的气质。
用“棍棒”教育孩子的陋习,在农村尤为明显。
因为农民大多没什么文化,孩子闯了祸,不懂怎么教育的时候,只能动手告诫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会挨打的。”
当然,这也和父母的性格有关。
脾气好的父母,可能会静下来,语重心长地教育你。
若是遇到脾气火爆的,就像鑫鑫的母亲,哪有心思坐下来慢条斯理的和你摆事实,讲道理,直接一顿暴打了事,看你以后还敢不敢。
其实,用“打”来教育孩子,不起什么作用。
如果有用的话,被打了一次之后,应该知道自己做错,要改正;为什么还会再犯,接二连三的挨打呢?
我觉得每个孩子内心都是叛逆的,别想着他们会在棍棒下屈服。用这种方式来教育孩子,只会让父母离孩子越来越远,产生不可跨越的隔阂。
不知道鑫鑫现在还挨不挨母亲的打,这个年纪,应该不会了吧。
13岁,青少年时期,正是坐在课堂里疯狂汲取知识的时候,而他却在工厂里机械的劳动,想想就觉得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