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时候我就惧怕与众不同,那样会特别孤独。害怕没有人陪伴的日子,害怕没有热闹的氛围,害怕会有人不喜欢自己,害怕会失去些什么,落在别人后面。
但是忽然有一天回首去看看生活中经过的人和事,所有的人都活的很好,活出了自己的样子,而自己却仍跟随者大众,无所作为。
记忆最深的是初二那次害怕自己与众不同。父亲是老师,可以有不一样的待遇,可以学费少交许多,每次学校要交钱的时候可以不交,但我仍固执的交上去,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与众不同,不想让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或者说不想让所有的人因为我父母是老师而对我有什么更高的期待。在我们这样一个小小的城市,父母是老师是很大的奢侈了,那时我们学校大都是乡村的孩子,贫困生很多,也很节俭,大家都很和睦,很少提起自己的家人,也很少提起自己的生活情况。我们都很自知的不提及。父亲是班主任,在初二的时候我就可以去父亲的办公室吃饭,面对一群老师其实自己觉得那种饭还不如不吃。犹记得班主任找我去谈话,叫我去办公室吃饭,要不然就去食堂吃饭,我哭了。不知道当时的自己为什么那么害怕,害怕别人的目光,害怕期待或者流言。
但初三的我最终屈服于时间去了父亲那里吃饭,屈服的理由大概是还有另外一个人和我一起。进门不说一句话,吃完饭就出门,回到教室好好学习。现在回想当时不免有些麻木,连办公室里的老师们姓什么都不知道,连爸爸的其他生活都不关心,爸爸还每天思考着要做什么好吃的给我吃,光是买锅就买了好多。
仍然是吃饭这件事,高一时的我害怕起来,父亲在初中部不方便送饭就吧小轿车停在初中部大门口,我每天去吃饭。高三时才要父亲去送到门口。说实话很感谢那位和我一起,和我情况相仿的小哥哥,我会觉得自己没有那么特殊,会有勇气面对我的生活。
高考的得利只让我开心了一小阵。现在的我时常怀疑自己是否在高考中发挥了自己不应该有的水平而选择错了学校,或许我现在应该在南农或者南信待着,而不是河海。河海只有我一个啊,孤独这回才是真正的袭来。我拼命的去探求生命的意义,我拼命的去追寻一个和我一样的人。我找了河海常州校区的小伙伴,我找了喜欢iu的小伙伴,我找了喜欢bts的小伙伴,我找了原来在宿豫中学念书的学长学姐们。但是,无济于事。我仍然是那么孤单。我尝试着要融入一个人集体,却因为自己的胆怯而一步步的往后退。
在企划的日子我真的没有感觉到开心,我会害怕自己被剔除,当学长学姐和别的干事混的尤其熟却叫不出我的名字时,真的很失落。我不是外向的孩子,会因为自己的许多方面而自卑,我没有那么开朗需要所有的朋友们花时间去了解我。我想我也不能在企划继续留第二年,不过还是很高兴它带给我几个朋友,少有地朋友中的几个。
在采编的日子又会觉得憋屈。母亲费尽心思找到的公众号关注我写的文章,我是个不善于表达的人,我会害怕别人了解自己的内心,却对陌生人显得更加放心。我喜欢写文字,但是我讨厌让别人知道这是出于我这样一个人的手笔。
我们越走越孤独,碰见的事情越来越多,害怕和别人不同,但是本身就是不同的,每个人都会开出与众不同的花朵,每个人都会有与众不同的思想,开出娇嫩的花朵。
就像我无比喜爱手工,而别人会对此没有感触。我不了解自己,甚至会觉得没有人了解自己,但是其实每个人都了解你的某个方面,拼凑成一个完整的你。
孤独不是与生俱来,你说人越走越孤独,是哇,人人遇到的不同,心里想的也不同。
但是要坚定,不害怕自己的不同,找寻自己存在的意义,给自己的生活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