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卿导演的新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终于开播了,好像曾经听到他在哪个节目中说过很难再拍美食类片子了,但终于还是没忍住,看来手头有不少素材,也没忍住对美食的至爱。也让我们有机会再次领略美食食材原本的样子和它们应有的味道。
《舌尖上的中国》中有好多我们不知道的食材背后的故事,比如松露的采摘,一种豆腐的工序,再比如这次《风味人间》第一集中,旗鱼的古老捕捞方式,加上剧组多方寻觅汇拢的私房故事,配上李立宏老师舒缓、熨帖的声音,成就了那些日常食物上的光环,也让我们顿觉胃肠无比妥帖。
同样是美食纪录片,这个夏天,在B站播出的《人生一串》令我惊悚,但就像小时候听鬼故事的心情,又有些害怕,又好奇故事结局。我无法想像的原材料或腌、或卤,淋上酱料,光听滋滋作响的声音或令人垂涎欲滴,可那些食材真是无法言说(请自行观看)。
一直记得《饮食男女》里老朱做饭的经典镜头,一气呵成,哪怕面对无数剪不断、理还乱的烦恼事,作为一家之主的老朱还是气定神闲的做出一煎炸蒸煮的一桌佳肴,对得起专业厨师的专业水平,又传递出通过食物凝聚家庭的老父亲的坚守。
美食最好有好友一起分享,或者说有投缘的人同桌吃饭,再平常的饮食也是美味。非常赞同陈导所说的,“吃什么、去哪吃这些问题远不及和谁吃来得重要”的说法。曾经有和不熟识的人吃饭的经历,无话可谈的我为了不至于显得没事可做,只能埋头吃菜,最后硬是把自己吃吐了。也许各人的譬好确实不太一样。
其实,《舌尖上的中国》中的好多美食大多是一方地域、一户人家的寻常,当中好多家常菜肴我们平常人家也大多会做,也就是“妈妈的味道”,只是每户、每家稍有不同,或佐料、或配菜,但记忆中,却是独一味的,无论走到海角天涯,始终存在肠胃深处,也许在哪里,偶然的时间、地点,吃到一口相似的,于是,舒出一口气,“啊,就是这个味,妈妈的味道。”这也是我理解的人间至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