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家人如同几年前一般前去海边游泳,去的时候路上是阴天,我坐在副驾驶座位上,弟弟坐在左边门把手位置,这是从他上了高三以来我们全家人聚齐。
暑假开始后,我终于在这几天回到家中,现在是高考放榜不久,他已经自称是985某学校中的一员,闲聊时不经会高考这件事。
弟弟通过最后两年的努力,终于成功摆脱学渣的身份,隐隐有别人家孩子的气息。临到尾,不免数落我这位作为哥哥的不是,“为什么花这么多钱读这么普通的学校”又或者吐槽妹妹“你那个辣鸡高中学校怎么上985、211这类名校。”
“真搞不懂,你们那些考不上一本的人还读什么书?”弟弟最后不免总结一句。
母亲静谧无声,作为她宝贝的二儿子来说,什么都是有一定道理的;父亲偶尔说两句“不会,我对你哥哥的成绩还是很满意的“这类的话,语气难免言不由衷。
我默默的看着窗外,临到两个镇之间的交界,快要看到稍远处海边的一条线的时候,阴天的云就好像被拘禁在一个结界一般,天空上半边乌云天,半边太阳光。有点类似我当时的心情,为他骄傲,也为他落泪;
我轻声的说“有时候,也许是我们的存在证明了你们的优秀呢”说话的时候眼泪都快被海风吹了出来,在他所不知道的世界里,大学,对一些人来说意味着全部。
01、大学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方同学听到我的问题的时候,隔着微信屏幕,我都能感受到他的愤懑,起床气十足的他用句号表示着他的不满“。。。”,在我的威逼利诱下,他终于将他的事情一点点说出。
方同学是我认识的朋友里很平凡的一个,他每天睡到自然醒,不忙的学习,不忙的做实验,不忙着敲代码,office投完就去实习,现在待在深圳的某一家公司,跟很多的大学生没有什么不一样。
但在高考放榜前,阿方已经在距离家里有点远的地方打工了,听到成绩的时候,他“嗯”了一声,挂断了朋友的电话,没有考上学费较低的一本院校,对于他来说基本与读书无缘了,转机来自乡里一份爱心基金,作为三流城市的城郊地区的一个小农村居然有爱心基金,这本来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还在几百公里外的阿方是后来才知道的。
和随行的同学待在暗暗的工厂里,三个月。他妹妹打来电话的之前,他被灌得醉熏熏的,青春似乎突然间结束了。他跟他的同学说,他还想去读书,同行的同学这个时候说起胡话来,“读什么破书,来这里每个月拿3500不一样,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就失业哩。”
老师给家里做了工作,孩子是这个地方说不上数一数二但是有些可惜的人。老师极力说服他们家,给他填的志愿,报的外省的学校,分数要求低些。家里还没到没米吃饭的地步,只是说也不容易,来时的他带上了三个月的打工费用,扣除学杂费还剩下不到3000,老板以临时走掉为由扣了他不少钱,其他几个同学留了下来。
报道的时候,我见到了他,呆呆地站在那里,呆呆地看着我们,呆呆的。
我只能用这个词形容他了。
头一年,我们中没有一个人跟他相熟时,他课余时间只在两个地方待着。一个是学生社团,一个是宿舍。不认识除了舍友以外的同学,内向而安静,与如今的闷骚不同。
我是在第二年一个创业比赛上跟他熟识的,他在一个师兄的带领团队里,拿到了校级一等奖,推到省赛,据说项目也拿到了融资。临末尾拿了奖学金,兼职,等等算是在这个学校站住了脚,不用向家里索要学费和其他东西。
大二上学期过年回来的时候,他跟我说“我不敢想象没有来大学,我现在的生活。”
”为什么?”我问他。
过年回家的时候他跟高中同学聚了下,他们大部分现在在工厂打工,今年年底老板没有给工资,这个年过的不顺意,说这话时有个朋友家里在给他张罗结婚,打算留在家里务农。其他的人,喝着啤酒,抽着烟,明明是年轻人的样子却似乎像忧愁茫然得如中年一般。
“那你呢?”我又问他,“跟着师兄做项目,打算大四的时候就去签工作合同,听说能力要很厉害。”我没有问再多,我感觉他走出来了。
“那些一眼看到头的日子,让我突然觉得很恐怖”聊天末尾他又说。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