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末,昨晚去明德馆听了课回来到家已经快晚上10点了,今天来写下这节课后的感受。 昨天听的课是关于孩子的营养健康方面的课程,平时我关注的怎么样引导孩子情绪情商性格培养方面的课程居多,对于孩子的日程起居,饮食健康方面的课程还很少,所以老师说的时候听得十二分认真
老师说的是从专业的营养学的角度去讲孩子不同时期的营养需要,讲到其实95%的孩子都是缺钙的,而且很多孩子也缺锌,这一点让我们一下很关注孩子的营养这块。还有就是平时我们做饭的时候其实那个油量都会超出孩子需要的标准,因为基本上大家都知道做出来的好吃的菜都是靠油和作料调出来的,但是吃多了对人体来说是一种负担,特别是外面的饭菜,也要少吃。说着说着,老师通过她自己家孩子的例子说道其实一个幸福的家庭,是需要有厨房的炊火,也就是厨房的幸福。比如说在日常的饭菜里倾注我们的感情,做给孩子吃,看到孩子吃的非常香的时候,其实我们内心的成就感是很高的。另外,等到孩子大一点,也完全可以让孩子参与到我们的日常做饭的过程中来,一来让她体会到一顿美味从原材料到大快朵颐的大餐之间的过程和艰辛,懂得珍惜;二来让她知道自己也可以做出美味的饭菜,提升家庭生活的参与度与个人的成就感。厨房里的幸福,告诉我们,在忙,我们也要为孩子做早餐。当然,在忙,为孩子学习,为孩子提升自己的脚步不能缓。(学做早餐难道不是一种提升自己嘛)
包括老师在说的过程中说道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面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温柔而有原则的拒绝。温柔是说,我们不能大吼大叫,要告诉孩子吗,在当下,在此刻,我们是能够看到她的这种情绪的,以同理心回应孩子;但同时我们也要把我们的原则说出来,比如在正餐不吃坚决不会再下一顿正餐之前给到孩子零食,骄纵她不吃饭的坏习惯。让我佩服的不是老师说出这个养育孩子的观念,还是实实在在她能够做到,因为凡是为人父母的都知道,在和孩子“斗争”的过程中,那都是一场心理拉锯战,考验的是双方谁先败下阵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娇惯了她一时的坏习惯养成了她以后的坏脾气,其实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还有很多,现在比较流行的中国式的家庭是,一个焦虑的母亲,一个缺失的父亲,外加一个熊孩子。其实既然母亲是愿意去学习和改变的,那么就不能让父亲这个角色在家庭中缺失。所以养育孩子的问题又回到夫妻关系上的问题了。如果你只顾孩子不顾老公,那么婚姻不会很幸福。如果你也把老公当一个孩子呢?不是说当一个孩子去娇惯他照顾他,而是你也承认老公也有缺点也有优点,缺点如果不可改变那我们学着接受,优点那么也要像对待孩子一样,让他感觉有成就感的时候,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总之,夫妻关系好了,熊孩子自然就不见了。
由饮食引申出来的一点让我记忆也很深刻,就是老师说到她的孩子,今年14岁会自己做饭,也是从来不吃零食,因为他知道外面的零食不健康。这一点还是很触动我的,回想我们这个年级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爱吃零食的吧,或者没有这么严格的杜绝。那对于这个孩子来说,我相信不吃零食对他来说只是一种习惯,并非一种难熬的坚持。因为他知道什么是好的,健康的,他自然明白健康的可贵。老师说的一句话很对,自己会做饭的人一般很少在外面乱吃。我想到我的一个朋友,她的老公就是一年365天风雨无阻的在家做饭吃,而且厨艺一绝。所以当你通过身体力行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那他就不太容易接受差的;当你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感受到什么是规则,孩子就不太容易去毫无秩序;当你通过你的爱和学习让孩子内心充盈,那她不大可能去接受一份低质量的爱情。
所以,这一切,在于我们做父母的自己。